江苏盱眙:“陈”人拥军,如约而“之”

2024年06月12日  |  来源:人民视点

人民视点江苏讯(董培勤 通讯员 朱冬卿)温暖的灯光下,一家人在小厨房忙忙碌碌。

“先把粽叶捋顺,然后填上糯米,包上馅料,叶子可得裹紧了,扎上绳子就包好了。”

“爸爸,我们为什么包这么多的粽子?我都吃不完啦……”

“闺女,这些粽子是送给解放军叔叔们的,快来帮爸爸妈妈多包几个。”

……

“等你长大了,也要记得端午节给解放军叔叔送粽子哟。”

“好。”

这是十多年前的端午节前夕,一个小姑娘和父亲的对话。当年的小女孩儿,如今已到而立之年,始终记着当初的承诺。

wps_doc_0.png

“这是‘红心向党’红枣馅,这是‘好事发生’花生馅,这是‘万众一心’八宝馅……”一年一端午,一岁一安康,今年的端午节,陈之和父亲又带着一家人亲手包的“拥军粽”如约而至,来到驻盱各部队,将各色馅料的粽子一一端上官兵们的餐桌。

wps_doc_1.png

阵阵粽香送来往事,熟悉的场景每年上演,陈之脑海中浮现出这些年在拥军路上的点点滴滴。

盱眙县地处苏皖边境,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素有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优良传统。父亲陈长青从小生活在这片热土,深受红色革命事迹的感染和熏陶,对人民军队的感情比山高比水长,心中想为解放军做点事儿的想法一直在滋长。自2006年起,陈长青自发在端午节、中秋节为驻盱部队官兵送去粽子和月饼,如今已是第19个年头。彼时的陈之还不明白父母为什么要包那么多粽子、准备那么多月饼。直到有一年,父亲在端午节带陈之一起去给驻盱官兵送粽子,路上跟她讲着解放军抗洪抢险、抗震救灾时勇往直前的英雄壮举,告诉她战士们离开爸爸妈妈,来到我们这里,保卫我们的家乡,多么辛苦、多么思念亲人,过节时为战士们送去粽子和月饼,就是让他们把这儿当成家,安心服役,扎根军营,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多做贡献!

从此,军人这一伟岸的形象深深印在陈之的脑海中,陈之每年都嚷嚷着要跟父亲一起,给驻盱官兵送粽子、送月饼,尽绵薄之力来表达自己对军人的爱戴之情。

长大后的陈之在外求学、工作,更加能够感同身受军人这一特殊群体长期驻扎在异乡,每逢佳节会更加思念家乡、思念亲人。陈之深知他们不仅仅是军人,同时也是父母的孩子、妻子的丈夫、孩子的父亲。她希望通过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让驻盱官兵们能感受到盱眙人民的爱心、热心,希望他们安心在这里,把盱眙当做第二故乡,把盱眙人民当做亲人,为盱眙站好岗,放好哨,全心全意完成自己的光荣使命。

2018年,陈之成为盱眙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人事仲裁院的一名工作人员,更加有能力、有基础、有责任地将拥军工作真正承继和发扬。

一次给武警官兵送月饼时,陈之了解到,每年都有部分官兵退伍回乡就业、创业,难免会遇到一些涉及法律咨询、权益维护的问题。陈之是法律专业出身,目前正从事劳动人事调解仲裁工作,于是她深入了解军人的需求和困难,积极学习研究相关法律法规,主动与军队相关部门建立联系。每当有涉及军人的案件,她总是亲自接待,耐心倾听他们的诉求,认真记录每一个细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他们解释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安排调解或仲裁程序,确保案件能够得到及时处理。

2023年,为了更好地服务军人,陈之主动作为,大胆创新,开设了“拥军法律讲堂”,以劳动法律法规宣讲为主线,针对军人群体常见的法律问题,如权益维护、退役安置等进行专题讲解,帮助军人了解自身权益,增强法律意识。同时,她还免费为军人军属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解答关于劳动合同、社会保险、福利待遇等方面的疑问,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父女二人的拥军事迹逐渐传开。他们的坚持和付出,赢得了广大官兵的赞誉和尊重,也激发了更多人的爱国热情。在陈之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仲裁院同事也加入到拥军队伍中来,共同为军人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

wps_doc_2.png

如今,这对父女已经走过19年的拥军之路,他们的坚持和奉献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因此,陈之被授予了淮安市“最美拥军人物”、盱眙县“十佳最美双拥模范”等荣誉称号。“陈人拥军”的故事依然被传颂着,他们的精神不断鼓励着更多的人,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什么是真正的爱国和拥军。

“只要生命不息,就会拥军不止!”陈之坚定地说。“父亲现在年纪大了,他多次提起要将‘拥军粽’和‘拥军月饼’传承给我,我作为后辈定要接好这一接力棒,把这样一种美好的拥军方式传承下去,同时我也会不断探索新的方式和途径,让拥军工作更加贴近实际、深入人心。”这是父亲的殷切叮嘱,也是陈之

从小根植于心的理想信念,更是“陈人拥军”的一份承诺、一份不了情!

(责编:余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