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医耀华夏—中医药文化大会道地药材县长高峰论坛”

暨“中药与天然药物国际大会”在深圳举办

2024年05月27日  |  来源:人民视点

人民视点广东讯(记者 陆丽萍 张兆伟 报道)为传承和弘扬传统的中医药文化,牢固树立文化自信,在深圳市人民政府、中华中医药学会,世界中医药服务贸易联合会、中国医药物资协会的指导支持下,由全球商报盟、香港商报共同主办的2024“医耀华夏—中医药文化大会道地药材县(市/区)长高峰论坛” 暨“中药与天然药物国际大会”,作为深圳市文化产业博览会非遗馆的重要活动,于5月24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办。

 微信图片_20240527000933_副本.jpg

图:活动现场

全球商报联盟主席、香港商报社社长丁时照,全国保健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李大宁,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药保健品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药物临床评价分会会长叶祖光,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首任院长、北京大学中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张其成,广东省养生文化协会会长、原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孙晓生,香港注册中医学会林蓓茵副会长,澳门中医药学会石崇荣会长及内地中医药学会、中医药研究机构、医药连锁企业、医药流通企业、大湾区媒体营销联盟等40家单位及机构参与。

锚定世界湾区 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全球商报联盟主席、香港商报社社长丁时照在致辞中表示,中医中药是中华瑰宝,在中国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也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国家主席习近平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多次对中医药事业作出重要批示和指示,给我们指明了方向。香港商报多年来始终履行媒体社会责任,肩负时代使命,一直持续关注并推动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已连续三年举办中医药系列高峰论坛,在业界广受好评,在用户中拥有良好口碑。此次举办“中医药文化大会道地药材县长高峰论坛”暨第三届中药与天然药物国际大会,是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促进道地药材种植及产业发展,推动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赓续和发扬。丁时照提到,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重点打造的中国中医药产业新高地,产业集聚地,2023 广东省还被列入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借助大湾区优势使中医药产业走向世界开启了非常重要的时间窗口。为此,丁时照提出了以下五点建议:一是深化区域合作,让产地和市场紧密结合,让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紧密互动;二是引入港澳优势资源,助力中医药走向世界;三是加强标准制定和质量控制,让品控走向精细;四是强化科技引领,用现代科技赋 能中医中药;五是共建产业园区,加强企业资源集中度。丁时照强调,今后香港商报将继续发挥“国际朋友圈”优势,进一步推动中医药走向海外,为中医药国际化贡献力量。

敢想 敢做 实践创造新机会

全国保健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李大宁在致辞中表示,2024 “医耀华夏——中医药文化大会道地药材县长高峰论坛”作为第二十届文博会的重要活动,是中医药文化宣传的重要平台和载体。不仅加强了大湾区与内地的联系,更架起了对外沟通的桥梁,推动中医药对外展示,增强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 他指出,内地有丰富的道地药材资源,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广阔的市场。希望各地政府、企业以及协会加强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推动产业融合,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创造合作新模式,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他强调,随着数字化、区域资源整合等趋势的发展,加上国家政策支持作为保障。中医药产业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新的发展机会,一定要敢想、敢做,总结好的经验和路径,通过实践创造新机遇,推动中医药产业创新发展。

中医要生活化 时尚化 数智化 国际化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首任院长、北京大学中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张其成表 示,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高峰,文化为体,医学为用。中医药文化是地域文化的亮丽名片。道地药材是在一特定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的区域内产生的药材,是我国传统优质药材的代表,有的已经成为当地的地理标志。地理标志是重要的知识产权,与中医药紧密结合,能成为促进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另一方面,中医发展不仅要守正,更要结合新趋势、融入新时代,要生活化、时尚化、数智化、国际化。

重视中医临床 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

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药保健品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药物临床评价分会会长叶祖光提到,中药注册新分类包括中药创新药、中药改良型新药、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同名同方药,前三类均属于中药新药,中药注册分类不代表药物研制水平和药物疗效的高低。他认为对中药实施附条件审批应优先对治疗严重危及生命且尚无有效治疗手段的疾病,以及药物临床试验已有数据显示疗效并能预测其临床价值的。另外,鼓励中药创新,如:重大疾病、新发突发传染病、罕见病防治,临床急需而市场紧缺等。同时,重视中药临床,中药新药研制应当坚持以临床价值为导向,重视临床获益与风险评估,发挥中医药防治疾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注重满足尚未满足的临床需求。

 微信图片_20240527000937_副本.jpg

图:活动现场

建立中医药信息库 及时掌握市场动态

广东省养生文化协会会长、原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孙晓生表示,中药材种植与养殖涉及到农、林、牧等第一产业发展,各地在发展中药材生产时应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在政策、资金、技术、信息、种苗、肥料等各个方面给种植养殖户以实际支持,重视发挥经过中医药知识培训的农、林、牧科技人员对农户的技术指导作用,也可采取科技组织或专家加农户的办法,实行有偿服务;同时,应坚持生产与综合开发利用相结合,积极就地发展中药材加工产业,带动当地第二产业的兴起。中药材就地加工可以是原生药材的加工,也可以是中药饮片的加工,还可以向深加工、精加工发展,建立中成药或保健食品、饮料、化妆品、卫生用品等生产基地。中药生产加工工业是科技含量很高的产业,必须组织中医、中药、制剂、工程技术等多学科的科技人员协作攻关,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名牌产品;还应建立中医药市场信息库,及时掌握市场动态,以便引导农户种植养殖,调整药材品种和规模,健全营销网络,搞活流通环节,适应市场需求。

 微信图片_20240527000940_副本.jpg

图:活动现场

中医药产业发展 离不开道地药材支撑

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副会长兼道地药材分会名誉会长唐贤敏表示,中医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为中华民族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此次论坛旨在交流中医药产业发展经验,共同探讨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新路径。他强调,中医药产业发展离不开优秀的道地药材,好药材是好产业的发展基础。要加强对道地药材的保护和支持,让道地药材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打造出更多中医药康养好产品,让大众享受到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成果。

本次盛会旨在弘扬中医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发展。活动内容涵盖杰出老字号(企 业、品牌)、国医馆、针灸、药食同源、养生保健、道地药材、传统技艺创新。 

中医药的起源和发展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被视为世界医学的鼻祖。泱泱华夏,上下五千年,涌现了扁鹊、华佗、张仲景、皇甫谧、叶桂、孙思邈、 薛生白、宋慈、李时珍、葛洪等古代十大名医,著有《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扁鹊内经》《外经》《湿热条辨》《本草纲目》等一批经典不朽的医学著作,历经千年依然熠熠生辉,不但呵护着中华民族的健康成长,也以其博大精深、兼容开放、守正创新,形成了独特的中医药文化景观,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做出卓越贡献,也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积极影响。

目前,中医药已传播到196个国家和地区,接受过中医针灸、推拿治疗的人数已达世界总人口的1/ 3以上。中医针灸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本草纲目》和《黄帝内经》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2019年,第72届世界卫生大会审议通过《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首次纳入起源于中医药的传统医学章节,脏腑系统疾病、外感病、八纲证、脏腑证等中医病证名称,成为国际疾病“通用语言”,这是中医药国际化的标志性事件。屠呦呦教授及其团队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国际学术交流手段,研发的“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这是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的一张亮丽名片。

中国还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专门的中医药合作协议,支持在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一批中医药中心,在国内建设了17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并正在筹建国家中医药博物馆,这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底色与自信。中医药走向世界的过程,就是文明交流互鉴、共建共享的过程。

近些年来,中医药产业发展迎来新的春天,各省中医药产业要取得长足发展。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重点打造的中国中医药产业新高地,产业集聚地,拥有悠久的中医药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人才济济。2023年广东省又被列入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内地中医药产业对接大湾区并借助湾区走向世界。

活动同期,还宣布“2024年度杰出中国药都”、“2024年度中医药开拓创新杰出贡献奖”等多个奖项。本次大会,与会人员国内外嘉宾及媒体200余人到场参加。

(责编:张兆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