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南召:推进富硒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3年12月27日  |  来源:人民视点

人民视点河南讯(记者 倪申 张琴 通讯员 廖涛 李鑫)12月25日,在南召县板山坪镇樊楼村,村党支部书记卢俊延穿梭在各香菇大棚间,指导着工人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富硒香菇采摘和越冬管理工作。

wps_doc_0.jpg 

在南召县板山坪镇,十里八村的人见到卢俊延,都会亲切地叫他“香菇书记”。这源于他善抓香菇产业,组织发动群众大规模标准化种植香菇,牵头成立香菇合作社,与省科研机构合作开发“富硒香菇”,“富硒香菇”获得国家认证,广大山区群众从中受益。

朱爱林是樊楼村村民,这些天她都在菌旺合作社种植基地采摘、分拣香菇,不仅月务工收入可观,而且能照顾到家里的老人和小孩。“我们这里种植的富硒香菇,富含微量元素硒,营养价值高、口感好,供不应求。我每天务工收入100多元,一个月能挣3000多元。”朱爱林高兴地说。

樊楼村属深山村,柞木资源丰富,家家种植香菇。然而由于种植技术落后,制棒、消杀、灭菌等环节费时长、效率低,再加上日常管理不到位,农户种植香菇坏袋率在20%~30%之间。

wps_doc_1.jpg 

在板山坪镇党委政府牵线搭桥下,河南省农科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富硒香菇课题组深入樊楼村实地调研,最终签订科研合作协议。2020年3月,菌旺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河南省农科院达成了科研合作意向,依托樊楼村食用菌标准化种植基地开展富硒香菇课题研究,开展“富硒香菇”项目技术研发,目前种植富硒袋料香菇20万棒,年产富硒香菇(鲜菇)40万斤。2022年樊楼村村集体收入25.5万元,仅香菇产业就收入16.5万元,占总收入的64.7%。依靠种植富硒香菇,樊楼村实现了以产业富民、产业强村的目的。

wps_doc_2.jpg 

河南省农科院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富硒农产品团队负责人王铁良介绍,富硒香菇采用生物营养强化技术,以香菇为载体,把硒营养强化剂通过菌丝转化变为人体吸收利用的有机硒,不仅提高了香菇的口感、食用功效和营养价值,而且与普通香菇相比,鲜香菇一斤售价可达普通香菇的2至4倍。

据介绍,南召拥有122万亩柞坡,每年柞坡轮伐修剪的柞树枝条可产出10万吨木屑,林业修枝抚育可生产近15万吨木屑。香菇生产原料多以柞木为主,柞木由于生长速度慢,质地细密,各类营养成分积累高,是香菇生产最佳的原料。截至目前,南召县14个乡镇、162个行政村种植袋料香菇,年种植规模6300万袋,培育香菇生产专业乡镇3个、专业村33个、专业合作社52家,建成规模15万袋以上的种植基地25个,年产香菇(鲜香菇)6.1万吨。

(责编:余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