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律师 人生风采

——记“江苏省十佳律师”(安徽滁州籍)刘万福

2024年04月16日  |  来源:人民视点

2014年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社发行的《人生正能量》一书在创新奉献篇中收录进“刘万福:守护公平和正义”的事迹。转眼十年后刘万福在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了他的著作《律行天下》,这本书被出版社评为“十佳好书”,又被著名的国家图书馆和南京图书馆等采购馆藏。读其书,更读其人。刘万福的大半部人生,都浓缩在《律行天下》里。全书的五个部分,“路” 是奋斗历程,“思”是沉静辨析,“案”是经典律政,“评”是公允考量,“悟”是通达箴言。滁州日报时任总编王青、江苏省有关媒体和国家级媒体发文高度评价《律行天下》一书和一级律师刘万福,引起中央主流媒体的特别关注和专访。

学习心与责任心齐重

刘万福祖籍山东临沂,出生在安徽滁州市下辖明光市的一个山村。童年时光和少年时代,留给他的最深记忆,长期的营养不良,导致他体弱多病,曾因贫血早操时昏倒在学校操场上。贫穷和苦难,愈发磨砺他的意志,他对书本和知识的渴求,到了痴迷忘我地步。常常就着昏暗的煤油灯光看书学习到深更半夜,被父母催促睡觉还恋恋不舍。暑假期间,参加生产队里的劳动,他就在工休间隙,趴在地上赶写作业。1981年,他以远超重点高中的分数,进入一所中专卫校学习。三年之后,他被分配到滁县地区防疫部门工作,从事全地区环境卫生监督和检测。这期间,他撰写的有关调查报告,被省里评为优秀论文。这样下去,刘万福的人生轨迹就可以沿着体制规划好的路线平稳而安逸前行,而他,却选择了另一条挑战自我、掘挖潜能的突围之路。1986年,刘万福借着全民第一次五年义务普法的东风,报名参加法律专业自学考试。 经过三年苦读,顺利拿到法律专科毕业证。1990年,他又一鼓作气,报名参加全国律师资格统一考试,以超出30多分的成绩考取中国律师资格。1993年,他律师正式执业后继续参加法律本科自学考试,于1998年毕业,并被授予法学学士学位。为了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1998年,他考入南京大学“社会学”研究生班学习;2000年,参加了中国社科院“心理学”专业学习;2009年,参加了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班学习;2010年参加 了东南大学高级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班学习,被授予硕士学位。

刘万福作为农家子弟,位卑未敢忘忧国,出于对社会尽责任的初心,硬是从医学中专起步,完成了大专、本科、硕士、博士的五级连跳,横跨医学、法学、社会学、心理学、国学、管理学、教育学七个学科,成为国内名闻遐迩的法律专家和一级律师。在他的律师生涯中,还参加中国预备役部队,担任首批预备役师少校军官,为军训讲座法律战,为官兵免费法律帮助,其事迹被《安徽日报》以“仗剑走天涯”专版报道。为了更好的服务社会,他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担任省级内部监督委员会委员和基层总支主委,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积极建言献策,其主持的民进调研课题被江苏省政协列为大会发言材料。他带领团队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创造了多个第一,让圈内人士刮目相看。他在江苏省会南京创办了第一家个人律师事务所——“江苏刘万福律师事务所”;代理全国首例“性权利”精神赔偿案件取得胜诉,被海外媒体评价为“划时代的判决”“彰显中国法治进步”;代理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状告“120”特种行业责任赔偿案件,这场诉讼直接引发了全国“120”体制机制变革和重塑,拯救了无数紧急病人的生命。因其对法治建设作出的突出贡献和成就,2005年江苏省司法厅和江苏省律师协会联合授予他“江苏省十佳律师”称号。

学行天下,责任担当。刘万福从1984年获得医生资格开始,到1990年获批律师资格到2011年跃居一级律师最高职称,并从2012年至今被南京农业大学聘为兼职教授,成为少见的集医生、律师、教授于一身的稀有人才。

公正心与事业心并举

在刘万福三十多年的律师生涯中,办理1800起各类案件。要是把这些卷宗草草翻阅一遍,无疑也是个海量的浩大工程。而无论哪个案件,无不倾注刘万福大量心血、汗水、智慧和力量。可以想象和揣摩,刘万福为了这些案件,夜以继日地阅卷,马不停蹄地奔波, 千辛万苦地取证,蛛丝马迹地搜寻,绞尽脑汁地思索,唇枪舌剑地交锋,据理力争地辩论,以及受到的种种白眼、刁难、推诿、敌视,乃至人身攻击,当然也会有陷阱、构陷和诱惑。无论案件有多么复杂、多么疑难、多么严峻,刘万福只要一接手,就会全力以赴、殚精竭虑。他认为,国家的法律构架设计,律师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这是法治国家的应有之义。他执业律师30余年,用复合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能力办理的刑事、民事、行政及非诉讼等各类案件,其中数十起案件因推动中国法治进步和社会重大影响,被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今日说法》、《中国律师》、《今日中国》(英文版)、《人民法院报》等众多中外媒体广泛报道。作为江苏省十佳律师,他善于思考,勇于创新,于2006年底,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个人制律师事务所——江苏刘万福律师事务所正式成立,这是当年江苏省直38家律师事务所中唯一一家个人律师事务所,其开创性、标志性意义为中国律师法修改设立个人制律师事务所提供了成功范本。

在刘万福的《律行天下》专著里,他精心挑选了有代表性的32个典型案例,件件值得称道。不少案件,有的是开创性的“第一”、“首例”,有的是“具有划时代意义”,有的则直接触发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和完善,有的极大推动中国法治的进步和提升。这里列举一二,从中窥一斑而知全豹。首次状告“120案件”:触发特种行业体制机制纠错

2001年5月的上午,南京知名高校教授夫妇的32岁儿子在家突发疾病。女教授先后3次拨打“120”求救,可救护车却在半小时后才姗姗来迟,而教授夫妇的居所距离急救中心仅有 1.3公里路程。前来的医生并没有采取积极救治措施,收取120元出诊费,开了一份死亡证明就离开了。悲痛之余,教授夫妇慕名找到敢于仗义执言的刘万福律师,委托其作为代理人处理此案,刘律师在充分调查证据材料的基础上,代理教授夫妇将“120”告上了法庭。这是国内首起状告“120”特种行业责任赔偿案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刘万福在诉状中指出:打这场官司不仅仅是为教授儿子讨还公道,也是为当年600万南京市民的“生命绿色通道”要一个说法。在法庭上,刘万福运用大量证据,全面、科学地分析指出,本案中的“120”急救中心由于其设施、观念和制度上的陈旧、落后及违法,不能及时行使应有的职责出救病人,反而因为延误救治导致病人死亡的事实,表明“120”过错十分明显,依法应当整改并承担相应责任。这不仅是为了教授夫妇,同样也是为了避免这类悲剧再次发生。

刘万福的代理意见,受到法院高度重视。法院判决书明确指出:这起案件的意义,不仅是维护教授夫妇的合法权利,对现行医疗急救系统的设施、观念及制度的审视就是对生命的尊重和文明的促进,更重要的是,全社会每个需要医疗急救的人都将从此案中收益。 案件审理期间,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特邀刘万福作为《时空连线》嘉宾公开讨论此案的是非曲直,节目在央视一套、二套、四套连续播出。这起案件,直接触发“120”体制机制的改革乃至重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对官司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了全面整改,引入竞争机制、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全市急救网络、增加设备等。全国各地纷纷仿效南京急救系统分散急救点,确保居民十分钟内得到120急救的科学改革,完善了“120”体制机制。

首例“性权利”精神赔偿案件:推动中国法治人性化进程

对于含蓄内敛的中国人来说,“性”似乎是一个让人难以启齿的词汇和话题。在六朝古都南京,刘万福就鼓励一位“性权利”受到侵害的女性勇敢站了出来,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利,开启了“性权利”精神赔偿的先河。

基本案情是:2001年4月某日,南京市某单位垃圾自卸车在倒车时将滁州去南京打工的张某撞倒,致使张某左⻣盆⻣折,尿道断裂,经过救治,张某外伤好了但性功能完全丧失。张某在多方打听到刘万福律师的善于叫板的办案风格后,委托刘律师代理维权。刘律师作为曾经的医学专家,敏锐的发现张某妻子也是性健康权的受害者,于是主动说服张某妻子接受他的特别代理,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与丈夫一起为自己的幸福去讨回公道。审理案件的法官全部接受了刘律师的人性化科学观点,判决被告在赔偿张某10多万元伤残损害的同时,也判决赔偿张某妻子王某要求的精神损害赔偿金1万元。一审法院判决后,被告方没有提起上诉,此判决书就此生效。

这场维护妇女权利的特殊官司霎时轰动了社会,在中外法学界、性学界引起了巨大反响,被称为“划时代的判决”。澳大利亚《人报》以此案为例,证明中国法治人性化进步。《中国妇女报》、《中国青年报》、《人民法院报》、《知音》杂志、上海东方电视台等国内媒体均作了连篇报道。本案被中国检察学会评为“2002年度中国民事审判十大重大影响案件”之第二位,称其为最具“人性化”的判决。司法部和全国律师协会开办的《律师 视点》电视节目专门派出编导记者到南京采访刘律师,制作《性权利》专题片在全国播放,香港《凤凰卫视》将此片向全世界转播。这起全国首例“性权利”胜诉案,后来被全国众多大学法学院系研究生作为经典案例研究,中央电视台《半边天》及《社会与法》栏目分别在2009年、2011年国庆特别节目中均采访刘律师进行专题报道。

这件载入中国法治和法律史册的案件,不仅仅是刘万福和张某夫妇三个人的成功,更是中国司法审判的重要成就,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司法文明人性化在实践中的显著进步。

善爱心与简朴心共存

刘万福的执业理念,决定了他的善良和简朴必然集于工作和生活中。

2004年,陕西省丹凤县一名身有残疾的青年沈某来宁打工,其凭借自己拉面好手艺, 在南京市某区某条街道上租房开起了拉面馆。当地恶人裴某带人深夜闯入沈某的小屋。强行要求沈某房屋让给他,沈某不从,裴某便殴打沈某,沈某奋起反抗中致裴某重度颅脑损伤。结果沈某被当地检察院以涉嫌故意伤害罪提起公诉。身无分文的沈某家父找到刘万福请求帮助,刘万福毅然决定免费为沈某提供法律援助。刘律师在法庭上慷慨陈词,指出沈某的反抗依照我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属于正当防卫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请法庭宣告被告 人沈某无罪,立即释放,并依法追究裴某的相关法律责任,以彰显南京晴朗的法治天空。 结果法院判决被关押五个月的沈某五个月拘役,很快释放,而后裴某被追究法律责任。

像这种为经济困难者提供法律援助、免费代理官司以及象征性收费的事情,在刘万福律师事务所里已经司空见惯。为更方便服务广大公众,刘万福律师事务所开通了“400”免费 服务热线,为全国听众提供免费咨询。一次一位讨薪打工者咨询刘万福后,拿着他的名片 去讨要工钱,欠薪方看到名片,立即付给了讨薪者薪酬。“刘大律师的名片值钱”,在南 京打工圈子里流传的一句话。

刘万福还十分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扶困济危,捐资助学,奉献一个律师人的爱心。2012年,在南京农业大学成立110周年之际,他在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法律系设立了“刘万福奖学金”,以支持和鼓励品学兼优的年轻学子投身三农法治。这一设立坚持了十年之久。

刘万福作为父亲对自己的女儿培育可谓精心有效。在为学新闻专业的女儿选择第二专业时建议女儿像她一样参加法律自学考试,果然受父亲法律熏陶的女儿不负父望,一年内考完法律本科全部课程,并以高出国家司法考试分数线82分的优异成绩一次性取得律师执业资格,女儿现在是中美两国执业律师。

刘万福通过读书改变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他倍感双亲的养育之恩。他出资把父母在农村的五间老房子翻建一新,在父母生活不能自理时,专门雇请了一位干净利落、勤劳、实在的保姆,支付高额的保姆费照顾父母晚年生活。虽然长期在南京工作,刘万福基本每周带着女儿一起回到100多公里外的父母住处,陪父母聊天,推着年迈的父母在院里转转,女儿还给爷爷奶奶修剪指甲。老人晚年安详的离世让刘万福感到无愧于心。

作为知名律师,刘万福并不缺钱,但他通过早期公共卫生管理工作了解世界的环境和资源的状况,尤其我国的环境问题他格外关注。他竞选当上首届省律协环境与资源专业委员会主任后,积极开展各类环境保护法律行动;深刻领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撰写“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在中共江苏省委主办的《群众》杂志上发表;在江浙沪皖律协环境委员会联席会议上倡导“湖州宣言”;他自己身体力行,长期租住小面积房屋,骑着自行车上下班。他的低碳、环保、绿色生活方式令人钦佩不已。

刘万福一直对“人性”与“灵魂”的进行深入思考。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务实简朴、清静无为实以为然。认为很符合“大道至简,道法自然”的理念。在“俭以养德”等观点的不断熏陶下,简单、纯朴的生活让他的身心处于宽松祥和的状态,内心坦荡,无欲则刚,以一个纯真、纯朴、纯粹的人的形象,站立在天地间。这就是一位珍爱人生、知行合一的暖心律师!

一级律师刘万福还向中央主流媒体介绍了自己成长、奋斗、成功离不开组织和社会各界朋友的关心、关怀和支持,离不开滁州、安徽和江苏、中央主流媒体的宣传、鼓励和支撑……(计国亚  沈家云)

(责编:余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