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四精”工作理念 提升法律监督质效

2024年04月24日  |  来源:人民视点

人民视点山东讯 记者 陈延龙   山东临沂高新区人民检察院牢固树立“院小”也要有“大作为”的创先争优意识,主动回应新时代党和人民对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期待与要求,坚持“精细、精致、精益、精彩”的“四精”工作理念,不断创新一体履职、综合履职、能动履职方式,全面提升法律监督质效。

一、服务大局求精细,坚决扛起政治责任  

一是由粗到细,强化制度保障。紧紧围绕全区“突破高新”的目标,制定《关于开展“双融双提”助力实现“突破高新”的实施意见》,从加强内部融合、强化部门协同、精准服务保障等6个方面出台17条具体措施服务全区高质量发展,通过高质量抓落实,细化工作措施,成效显著,受到区党工委和社会各界的一致肯定。二是由点到面,护航民企发展。精准把握涉企案件入罪标准,合理考量企业现实状况,有效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特别是办理的远通集团职务犯罪窝串案,通过依法办理,为企业追赃挽损300余万元,并就企业管理存在的漏洞提出建议,受到企业好评。设立“检润·企航”联络站,及时了解涉案企业及重点企业法律需求,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全生命周期护航企业健康平安发展。三是由细到精,助力矛盾化解。通过耐心释法说理,提升信访化解矛盾实效。发挥行政检察“一手托两家”的优势,化解当事人与行政机关争议,办理的行政裁判案件化解行政争议率达100%,实现办案效果的双赢多赢共赢。办理的苏某申请行政监督案,加强与市院、街道、村委的沟通协调,通过7个月的不懈努力,成功化解这一长达4年的行政争议,受到一致肯定。

二、司法办案求精致,切实树牢为民观念  

一是繁简分化,打造轻罪案件治理模式。依法规范适用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深入挖掘小案的“厚度”,探索对拟不起诉案件采取“公开听证+公益服务+集中训诫”模式,既帮助犯罪嫌疑人去除罪犯标签,又有利于家庭、社会稳定,让被不起诉人回归社会,实现“办理一案、警示一片、教育一方”的良好效果。二是组合出击,探索多元司法救助体系。与教育局、妇联、团委等相关单位探索建立多元救助机制。借助院“轶凡·心理辅导工作室”,与教育局一起对涉案未成年人进行心理辅导、亲职教育,重在帮助孩子重返校园、完成学业。与妇联通过思想疏导、技术培训等,重在帮助司法救助案件中的困难妇女重燃生活希望。联合民政、乡镇、村委等部门对救助对象生产、生活状况进行动态跟踪回访,力求从一次性救助走向长效救助,从输血型救助走向造血型救助。三是能动履职,凝聚公益诉讼保护合力。立足检察职能,开展“水生态”“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专项活动,针对辖区内龙河流域水体污染现象,办案团队准确把握城乡结合区水污染治理难点,与流经地各检察机关细致调查、协作配合、监督整改,形成上下工作合力,以“检察蓝”守护“生态绿”,该案件获评山东省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与高新区城管局、自然规划局等部门就恶意抽取地下水、窨井盖问题召开联席会议并实地走访考察,守护群众“脚底下的安全”。与高新区住建局、消防等部门联合对燃气安全、飞线充电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着力巩固加强安全防范前哨。

三、监督管理求精益,积极践行法治担当    

一是完善衔接机制,增强内部监督合力。加强案件管理现代化水平,将案件管理纳入检察官业绩考评,向考评要质效。探索“案件评查+数据督察”移送机制,将办案中出现的程序、实体、数据问题列入督察项目,对被通报的各种业务不规范问题,分不同情形予以扣分并向市院报送。二是全面参与评查,切实落实司法责任制。案件管理部门在案件质量评查环节,主动邀请市院检务督察部门派员参与,促进评查过程公正。同时,坚持“人案双查”、同步评查,实现案件质量评查与司法责任追责线索移送的能动衔接。三是常态信息共享,打通监督协作渠道。在流程监控、数据核查、案件评查等重点工作领域,常态化开展事前沟通、事中介入、事后通报,定期将案件管理日常业务数据通过系统传阅或台账形式及时抄送检务督察部门归档留存,实现监管信息实时共享,形成规范司法办案监督合力,在监督管理中探寻“法治担当”的时代意义。

四、案例培育求精彩,持续打造精品亮点  

一是紧跟热点,抓住案例培育“风向标”。善于发现个案中的闪光点,尤其是新类型、新情况案件。在办理安全生产领域企业合规案件时,坚持协作与监督并重,通过飞行监管、多方协作等方式对第三方监督评估组织履职进行全面监督。促进治罪与治理相结合,根据个案发现的监管漏洞,督促行政机关开展行业整治,护航企业健康发展。案件办理中,检察官时刻保持敏感,紧跟时事风向标,确定选树重点找准培育切口,为办理好并撰写好案例提供了充足的“热度”。二是积累素材,设计案例架构“施工图”。为做好精品案例素材的收集工作,办案团队对案例整体框架进行设计。在办理许某某贩卖毒品案中,办案人员注重引导侦查取证,加强对侦查活动的监督,注重实体与程序并重,形成完整证据链击破“零口供”,依法运用抗诉手段,追缴违法所得,实现毒品犯罪指控与打财断血同步进行。该案获评山东省检察机关毒品犯罪检察典型案例。三是深挖细琢,探索案例撰写“闪光点”。各业务部门派专人及时撰写简报、信息、调研、宣传,力争突出典型案例的特色亮点,最终形成上级院认可、有价值、可推广的典型案例。承办检察官在开展刑事案件“回头看”专项活动时发现“应拘未拘”现象并非个案,随即构建数字监督模型开展类案监督,构建行刑反向衔接联动工作机制,依法堵塞执法管理漏洞,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该案被评为山东省检察机关行刑反向衔接典型案例。检察官在办案中正是注重个案“小切口”反映的“大问题”,积极履职,推进了诉源治理。(山东临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检察院   庞洋供稿)



(责编:刘万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