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区关工委 履职求真务实 奋力有所作为

2024年03月21日  |  来源:人民视点

2023年,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以下简称关工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琅琊区委、区政府领导下,在滁州市关工委指导下,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践行关工委工作方针,急党政所急,想青少年所需,尽关工委所能,开展各类活动,全区关工委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关心下一代工作进一步发展,省、市媒体作了宣传报道,引起中央主流媒体特别关注和专访。

全面贯彻落实中办国办《意见》和省市《实施意见》

在贯彻落实中办国办《意见》、省市两办《实施意见》中, 3月24日,区两办转发了市两办《实施意见》。在向区委常委会议汇报后,区关工委印发了《关于街道、社区(村)关工委班子配备的通知》、《关于明确街道、社区(村)关工委负责人工作补贴的通知》。明确街道关工委领导班子5人左右,社区(村)关工委领导班子不少于3人,形成工作团队。将社区(村)关工委工作经费和“五老”补助费用纳入街道财政预算,明确各街道和社区(村)关工委主持日常工作的“五老”常务副主任(或执行主任)补助标准。9月,区关工委各位主任根据工作分工对所辖8个街道开展文件落实情况督查,结果表明,全区关工委领导班子调整充实67人,“五老”骨干人数增加百余人,总数达到508人,工作力量进一步加强,“五老”主任的补助也相应得到落实。

建立健全关工委工作长效机制

关心下一代工作越来越受到区委区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党建带关建的作用在全区得到彰显。完善关心下一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区委副书记和组织部长分管关工委工作,人大、政府、政协各有一位领导联系关工委工作,定期召开会议,交流研究工作,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关工委主动作为、有关部门积极配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关心下一代工作机制。注重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形成能进能出、进出有序、结构合理、梯次配备的正常更替机制。按照“领导班子建设好、‘五老’作用发挥好、制度健全执行好、积极探索创新好、活动经常效果好”的标准,开展十佳“五老”、“十佳先进集体”评选活动,努力创造典型引路、争先创优的工作氛围。

发挥“五老”优势作用

区关工委“五老”报告团作用发挥突出,多方式、多样化开展宣讲。全年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10场,思想道德宣讲2场,心理健康教育宣讲1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宣讲2场,受众2000余人; “五老”的亲情优势、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得到发挥。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是新建不久的单位,去年聘请退休干部邵松担任局关工委主任,关工委工作很快打开了新局面,建立了“兵校长”、“兵辅导员”、“兵教官”制度,请退役军人参与学校国防教育,开展“开学第一节课”国防知识讲座、“老兵讲故事”、“9.30专题国防教育”等活动。区教体局动员12名“五老”担任7所学校校外辅导员;“五老”工作室成为亮点。龙池社区“五老”书画工作室多名“五老”为少年儿童在书画方面传帮带,牵头人陈吉周被评为年度“十佳五老”。古道社区“五老”工作室在家教方面助力青少年成长,形式丰富多彩,受到市委书记徐继伟的赞扬;利用现有的教育基地,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宣传琅琊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建区三十年的丰硕成果,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徐茵积极参与琅琊城市记忆馆建设,并为省驻区巡视组、省委组织部离退休干部考察团、西西涧项目设计人员等作解说,琅琊城市记忆馆被评为滁州市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解放小学关工委参与开展少年说“四史”活动,定期在低年级学生中举行党史故事会;西涧小学开展新生入队活动,邀请校关工委老同志讲解红领巾的来历和意义。

推进“使用公筷 反对浪费 垃圾分类”文明实践活动

“三项文明”实践是市关工委在琅琊区动员部署的,在前两年活动的基础上,2023年区关工委在青少年中开展争当小达人活动,在“五老”中开展争当带头人活动。全区各级关工委共发放倡议书14643份,组织学生、家长签订活动承诺书27866份。学校将“三项文明实践”纳入师生行为规范。各街道陆续开展以此为主题的知识竞赛等活动。7月18日区关工委联合区城管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凤凰社区举办“使用公筷 反对浪费 垃圾分类”文明实践活动知识竞答,百余名少年儿童和老年人参加,推动了“三项文明实践”活动的深入,反响热烈。12月,区关工委联合区科技局、区委宣传部关工委举办全区废物利用制作比赛,各街道及教体局关工委选报作品63份参加区级评比。这些作品凝聚了青少年的创新、创造能力,也增强了青少年节约和环保意识。

开展“乡村振兴·关工助力”活动

“乡村振兴·关工助力”是省关工委围绕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的关工委系统的重要活动。针对区情,在涉农街道开展“十大宣讲助振兴”活动。邀请市林业局关工委主任单锡峰分别在西涧、三官街道做《推进“双碳”行动 应对气候变化》报告,推动关工委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再落实再深入。全区各级关工委全年举办科技培训35次,培训人数近千人,三官街道关工委开展“五老”网格员科技培训会,讲解水稻、玉米、小麦和蔬菜瓜果等专业种植技术,120名种植大户和“五老”网格员参训;街道关工委积极组织示范带动活动。西涧街道城西村是“滁菊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村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高大兵,带头大面积种植滁菊,向农户传授种植经验,促进滁菊种植提质增效、增收致富。西涧、三官街道成立农村矛盾纠纷调解室13个,“五老”参与活动43人次,累计调处纠纷158起;利用“五老”关工智慧,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徐茵,为和美乡村示范项目——西涧渡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提供2万多字西涧文化历史资料,担任专家评审组组长,促成城西村改名西涧渡村、关山村改名清流关村。

提高青少年安全防护意识

在防溺水工作中,广大“五老”积极配合各社区(村)、学校加大防溺水宣传教育,做到家喻户晓。扬子街道关工委组织网吧治理巡查活动,结合关工委法治教育组织“五老”配合社区工作人员上门发放宣传单,不定期上门查看,对辖区内网吧进行督查,严禁未成年人进入网吧。清流街道关工委开展“珍爱生命 远离溺水伤害”未成年人防溺水安全教育、“交通规则要遵守 安全成长伴我行”文明交通宣传、“建设平安校园 反对校园欺凌”主题等系列活动。滁州四中关工委配合学校发放《安全教育宣传册》、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引导师生及家长提升安全防范意识。

助力家庭教育

目前琅琊区共建立家长学校52个,构建覆盖区、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的家庭教育服务阵地,推动家庭教育阵地全覆盖,促进家庭教育阵地建设立体化。各级关工委积极参与“家风正 作风淳”“建设好家风 传承好家训”等各类家风家训宣讲活动,引领社会厚植家国情怀,为家庭教育健康推进营造浓厚氛围。龙池社区关工委开展“和谐家庭唠嗑会”、“亲子课堂”、“亲子沟通家庭教育课”,等家教活动。利用汉学堂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给孩子们讲解国学知识,讲授“揖礼”等传统礼仪知识;开办暑期爱心托管班,给孩子们开设科普课、手工课、空竹课、古典舞课、国画课、书法课等;搭建“亲情桥梁”,建立亲情网络室,为15名留守儿童开展心理帮扶。古道社区关工委常态化参与“家风家训馆”活动,开展家风故事宣讲、红色家风朗诵、教授传统文化折纸、义写春联等志愿服务活动。区教体局关工委重视学校家长学校建设,把对学生家长的教育理论传授作为重点,致力于提升家长的教育理论水平,营造良好的家庭育人环境。滁阳街道关工委积极参与举办暑期家教班,吸引了大批学生及其家长前来参加。

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开展“关爱明天 普法先行”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动员“五老”参与普法志愿服务和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充实加强法治教育队伍。区检察院以“检爱同行 共护花开”为主题开展检察开放日活动,邀请师生代表走进检察院。开展“开学第一课”活动,走进四中、琅琊路小学等10余所中小学开讲法治课,开展“法治进社区”“法治进家庭”系列活动。区法院关工委配合有关方面,利用民法典宣传月、宪法宣传周、国家安全教育日,进校园《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知识,让法治思维和法治观念深入青少年脑中。琅琊街道关工委开展“法援惠民生 关爱未成年人”主题宣传活动。

关爱活动形式多样

联合滁州市慈善爱心助学协会,对103名贫困学生实施捐资助学,发放金额近8万元;继续开展“歌咏经典 传承文明”进校园活动,参加全市“歌咏经典·传承文明”线上展演;在全区小学和幼儿园开展“党是阳光我是苗”少幼儿书画大赛活动。 

琅琊区关工委主任杨柳向中央主流媒体介绍了琅琊区委、区委书记焦艳对关工工作的重视、支持和对广大“五老”的关心、关怀,介绍了省、市关工委领导对琅琊关工工作的正确指导和帮助,还介绍了区关工委一班人的团结共事和2024年工作要点。(计国亚 陈立 沈家云)

(责编:李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