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临朐:让古老中医焕发新时代光芒

——写在第二届“沂山论健·中医药与大健康新质生产力发展大会”举办之际

2024年05月31日  |  来源:人民视点

赓续数千年,中医正青春。

一缕药香,穿越千年,散入寻常百姓家,愈显厚重和醇香。

人民视点山东讯(记者 谭佃贵 傅越鹏  范超 报道)潍坊临朐立足得天独厚的中药材资源秉赋,巧做“中医药与大健康”工程,将中医事业、产业、文化融为一体高质量发展,构建县域中医药科学发展体系,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中医发展路子。

6月1日,第二届“沂山论健·中医药与大健康新质生产力发展大会”将在东镇沂山盛大启幕。本次大会以“发展大健康新质生产力,推广创新中医药事业,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为宗旨,以“中医药与大健康新质生产力发展”为主题,邀请院士、国医大师、岐黄学者、学会领导、知名专家、大学院校负责人等参会,举办多场学术交流会议,是推动中医药与大健康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交流平台。

微信图片_20240531205927_副本.jpg

在举办第二届“沂山论健·中医药与大健康新质生产力发展大会”之际,本报记者从沂山脚下到弥水河畔一路探寻临朐中医文化醇厚之“韵”、中医产业发展蓬勃之“势”、扩大开放活力之“足”和发展环境生态之“优”,感受其奋进新时代的强劲发展律动。

微信图片_20240531205931_副本.jpg

中医赋能基层医疗,提升百姓获得感

走进县中医院大门,迎面墙上的院训“精诚、仁爱、传承、创新”,是“仁、和、精、诚”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完美诠释。

微信图片_20240531205934_副本.jpg

在县中医院针推理疗保健中心,“上工治未病”几个大字映入眼帘,这是中医的特色和优势。中医日间病房治疗区,有些小患者正在家长的陪护下,医护给予微波治疗,还有的老年患者接受暖心的针灸推拿服务。在一楼儿童医学中心,儿科诊疗以中西医结合为特点,秉承“中医优先、能中不西、西不离中、宜中少西”的治疗原则,诊治儿童常见病和多发病。“儿科中医外治,有小儿推拿、穴位贴敷、耳穴压豆、艾灸、脐疗、刮痧、中药灌肠等绿色疗法,为患儿解除痛苦。”儿科副主任林晓燕介绍说。县中医院小儿食养辅在中医理论和现代营养学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儿童生长发育生理特点和小儿疾病特点,将药食两用的食材完美结合,制成儿童喜欢的糕点饮品,从而达到调理体质、防病治病的目的。

微信图片_20240531205938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240531205940_副本.jpg

让中医院真正用“中”、姓“中”,不只在中药房有1500多品规中药、“日方日清”的共享中药房,还在于中医院加强中医适宜技术、中药自制剂的推广和研制,开展中医适宜技术60余项,生产已获得省食品药品监管局批准文号的中药自制剂26种,以颗粒冲剂、汤剂见长,为患者提供功能化、人性化、生态化特色服务。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加快发展中医药事业摆在重要位置,制定出台了潍坊临朐县支持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从根本上确定了中医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中医药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支持以县中医院为龙头的中医医疗机构发展壮大,组建潍坊市唯一省级县域中医医共体和山东省首家中医医养集合机构,投资3.6亿元新建门诊病房综合楼和健康体检中心,创新开展县域共享中药房建设,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表彰为“以日间服务为切入点,推进实现急慢分治”先进典型。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启动“四级帮扶”“三堂一室”建设,17处卫生院全部建成中医药综合服务区,9处卫生院建成“国医堂”,在潍坊临朐县830处医疗机构、215家养生保健机构推广中医药服务。

微信图片_20240531205944_副本.jpg

中医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与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等签订人才合作协议,建成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搭建中医药人才合作交流平台。目前,我县共引进石学敏院士等名医工作室16个,建成市级及以上中医药重点、特色专科18个,培育全国基层名老中医1名、省市级中医药专家55名,中医药服务从业人员突破1600名。

遍地草药香  ,群众致富忙

在临朐,记者看到的、感受到的是,中医不仅是一项惠民的事业,更是一项富民的产业。眼下,在辛寨街道陈家庄村,村民张召学正在种植的丹参地里除草。“我种了4亩丹参,现在一年能收1500多公斤,一斤能卖到20多元一斤,一年也能收入三四万块钱。”张召学说。张召学种植的丹参之所以不愁卖,得益于他加入了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合作社围绕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为成员提供统一生产标准,统一供种苗,统一供肥施肥,统一病虫防治,统一产品销售的五统一服务,同时合作社为加强产品质量安全控制,还建立产品追溯制度,对生产全过程进行记录,保证了中药材的质量。“咱这边产的丹参品质高,丹参酮含量远远超过国家药检标准0.25%,达到0.6%左右,产品深受制药企业的欢迎。”临朐润泽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朋说。

微信图片_20240531205946_副本.jpg

王朋还告诉记者,润泽中药材种植合作社作为一家省级示范社,目前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复旦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等高等院校合作,建设的丹参种植基地及丹参种苗培育基地成为这些院校的教学实验基地,先进的技术支撑保证了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稳步提高,为合作社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后劲。如今,润泽中药材已经与国内很多中药材生产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目前,润泽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吸引周边农户200多户,生产出来的丹参主要供给大型制药企业,像中国中药、云南白药、上海医药等这些大型制药生产厂家,一年产量在1200吨左右。”王朋说。

微信图片_20240531205949_副本.jpg

临朐山水相依,药用植物资源丰富,有药材之乡的美誉。近年来,全县中药材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4.7万亩(包括11.7万亩山楂、山柿等药食同源药材),年产量16万吨,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省前列、潍坊市首位。其中,沂山森林覆盖率达98.6%,植物种类繁多,共有137科、480属、1000余种,长有大量喜阴、喜阳药用植物,全蝎、土元等药用动物在这里繁衍,紫石英、云母石等矿类药材在山中蕴藏,素有“中药材之乡”的美誉。九山、寺头、五井、石家河等南部和西南山区乡镇中药材种植最为集中,主要有丹参、黄芩、薰衣草、菊花、板蓝根等。很多年轻人返乡加入中药材种植行列,东苑社区青年程功到辛寨街道东岭种植金银花、黄芩等药材,带动当地20多名劳动力就业增收。我县坚持“龙头企业+支部+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成立中药材专业合作社52家,培育中药材加工企业27家,年加工丹参、黄芩等药材3.5万吨,与华润三九医药、中国中药等知名医药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年交易额超过1亿元,群众从“苦药材”里挣出了“甜日子”。

讲好中医药故事,让中医药文化“活”起来

在潍坊临朐,中医文化更是历久弥香。处处可以触摸、感受,中医文化因子在这里灵动、弥漫、氤氲。

微信图片_20240531205951_副本.jpg

在县中医药博物馆,有清代御医黄元御“妙悟岐黄”“仁道药剂”的生平介绍,中国药戏剧本《药会图·抄本校注等实物,展台还陈列着一些中草药标本、图片以及26种医院中药自制剂,让参观者近距离了解认识中草药,切身感悟中医药的独特魅力。博物馆内的名医堂,有“五世业医”“父子同堂”“杏林新秀”,还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石学敏工作站,谭波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等。医院广邀各界名医专家常年坐诊,中医药优质资源互通互融,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微信图片_20240531205954_副本.jpg

培根育苗,向新图强。博物馆内的国医启蒙馆,遴选优秀小学生参加教育实践,开设中医药讲堂进行科普教育,由谭波先生领衔编撰教材、授课,推广中医传统文化。开班八期以来,已培养“小中医”300余名,将“热爱中医、发展中医”的种子植入童心,让小学生从小认识了解中医药,夯实“基本功”。同时,中医院开展中医特色疗法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健康促进活动,让广大群众切实感受到中医药疗法的特色优势和独特作用,提升群众中医药服务获得感和幸福感。

微信图片_20240531205956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240531205958_副本.jpg

端午将至,地处九山镇的山东艾达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的车间工人异常忙碌,她们在加工生产艾绒条、足浴包、暖身宝、艾灸蒲团等艾产品的同时,还加班加点制作龙纹流苏香包、唐韵酒红香包、印花金黄香包、百花争艳香包、荷花香包,其中绣有“金榜题名”“状元郎”字样的特色艾香荷包,格外引人注目。

“今年,即将到来的高考季、中考季正好和端午节前后相连,公司专门开发设计了这款新式艾荷包,为赶考的学子们送上吉祥与祝福。”看着萌动可爱的“状元郎”荷包,山东艾达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经理刘佃娥喜不自禁。

微信图片_20240531210001_副本.jpg

在临朐县九山镇电商产业园,将艾草、胡蒜、菖蒲和两三棵麦穗用红纸绑成的端午节“花束”,散发着浓郁的香味。艾达公司采用“艾草姐”抖音和抖音直播号上线开播,艾香荷包线上销售异常火爆。“荷包用料艾草是从南阳引进种植的‘五叶艾’,‘状元郎’荷包散发清香,元宝式样新颖大方,更为考生家长所喜爱,都图个好顺当、好兆头。”正在直播带货的小董高兴地说。

“艾叶在民间应用很普遍,我们这里传统叫法叫‘仙草’,栽种管理比较粗放,不用大肥大水,比较好管理,一年收三季。村里在家的妇女就能除草浇水、看护收割,艾草收了公司管着加工。种上这艾草,既绿化了村庄人居环境,又增加了收入的产业项目。”博石村支部书记郎义玉高兴地说。

微信图片_20240531210003_副本.jpg

“用心做真艾,用爱传健康”。刘佃娥秉承这一理念,对所有购进的原材料严格把关,艾草有3年艾、7年艾、10年艾之分,新上设备加工生产长艾绒,从仓库储存、车间加工、缝纫制作、成品包装到销售展厅、直播带货,实现运营一体化,艾草产业发展走上快车道。弘扬传承非遗文化,刘佃娥作为县级非遗项目“九山镇刘氏艾条制作技艺”传承人,在九山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站举办沉浸式体验实践活动,参加2023首届“沂山论健”农品展示,在峡山举办的“更好潍坊巾帼好品好物展”担当潍坊巾帼推荐官,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文化项目,扩大宣传艾品影响力。

近年来,临朐县中医药文化建设蓬勃发展。去年,首届“沂山论健·中医药健康大会”成功举办,宣传报道阅读量突破五千万人次,达成合作意向112项,签约设立王新陆、李佃贵、杨震国医大师工作站。潍坊临朐县与山东中医药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沂山论健大会永久落户东镇沂山,每年举行一次,“沂山论健”正式成为与“尼山论坛”“泰山论灸”并列的山东省“三山系列”中医药文化品牌之一。建成全国首家实用型中医药博物馆,涵盖名医名家、古碑拓印、名医工作室、中药材植物和样本等内容,展品丰富、门类齐全,年接待10万人次以上;举办中国通史讲座、中医大讲堂、学术沙龙等活动,荣获“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等称号。探索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编纂全国首部国医启蒙专用教材《国医启蒙》系列丛书,制定医文赏读、中医简史等课程,并在潍坊市推广。

巍巍乎沂山磅礴东西,浩浩兮弥水纵贯南北。如果说遍地中草药,是大自然对临朐这片土地的偏爱,让中医文化浸润百姓生活,临朐在这片土地上对中医文化的弘扬,对中医事业、产业的协同发展、持续推进,犹如一只“无形巨手”不断将中医发展推向新高度 ,最大限度造福人类。

临朐不断探索,勇攀高峰,中医文化—这一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瑰宝,必将在沂山弥水间开出更加灿烂的花朵。

(责编:张兆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