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带血临床应用已经为各大医疗机构所公认,“备份生命”意义深远

2023年08月29日  |  来源:人民视点

6月29日,中国输血协会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输血服务蓝皮书:中国输血行业发展报告(2023)》,蓝皮书指出:“近年来中国脐血库库容量稳步攀升,临床应用案例不断增多,挽救了许多需要造血干细胞救治的患者。”这意味着,造血干细胞移植已经形成崭新格局。

图片 1.png

曾经,血液病遭遇“卡脖子”

近年来,我国血液病发病人数呈现持续上升态势。截至2021年,我国约有2170万患者确诊血液系统疾病,其中约有21万例为血液肿瘤新发病例。目前,治疗血液肿瘤的主要手段为造血干细胞移植,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核心在于“配型(HLA分型匹配)成功”。简言之,具有生物学“身份证”之称的HLA是不同个体免疫细胞互相识别的标志,根据HLA配型结果,机体将展开“区分敌我、识别自身、排除异己”等行动。如果患者无法找到与自己相合的配型,即便勉强进行手术,也极有可能因术后并发症、移植细胞无法发挥作用而失败。

图片 2.png

此前,造血干细胞的主要来源有赖于中华骨髓库的捐赠,数万分之一的配型概率和数量不够庞大的捐赠让许多患者陷入无尽等待:截至2023年7月31日,中华骨髓库共存样本3279780份,而捐献造血干细胞总计15730份(含境外373份),2023年1-7月,造血干细胞累计捐献例数1179例,累计申请查询患者人数为115651人,明显“供不应求”,每一次成功配对都是“生命的奇迹”。

不仅如此,骨髓库存储的只是一份数据,从数据配型成功到志愿者愿意捐献骨髓再到一直成功,患者似乎需要跨越千山万水。

如今,脐带血突破治疗“瓶颈”

近年来,脐带血医疗的迅猛发展为血液病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与骨髓库并驾齐驱,拓展了患者与血液病“对抗”的赛道。

作为造血干细胞的重要来源之一,脐带血中的干细胞具有比例大、繁殖能力强等显著优势。并且,脐带血中的间充质干细胞还能抑制恶性血液病细胞增殖、产生有益细胞因子、帮助患者重建免疫系统。基于此,临床通常将其与造血干细胞联合输注至患者体内,用于降低移植物抗宿主病,提高手术成功概率。

图片 3.png

北京京都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病区主任刘周阳也表示:“临床上,脐带血移植已经应用于包括血液病、地中海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淋巴瘤和克罗恩病等在内的几十种血液系统和免疫系统疾病。自2009年北京儿童医院成功完成我国首例自体脐带血移植至今,脐带血干细胞移植在治疗儿童重疾方面前景广阔。”

如今,脐带血已成为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主力。为了保护这份珍贵的生物资源,国家坐镇颁布了《血站管理办法》,要求脐血库必须持有《血站执业许可证》并确保许可证在有效期内,才能依法开展采集脐带血工作。目前,我国共有七家正规脐血库,它们分别位于北京、天津、山东、上海、广东、浙江、四川,形成了贯通我国南北的血色长城。

《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中规定,脐血库是特殊血站,属于医疗卫生机构中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须遵循医疗卫生机构的法律法规。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和卫生主管部门的层层监督,让现有的七家脐血库真正发挥着守护生命火种、捍卫生命健康的作用。

图片 4.png

“要相信医学的力量,相信国家的保障。脐带血的治疗范围不仅是血液肿瘤,还有许多罕见病、代谢疾病,帮助软骨等组织再生,重建机体免疫。”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张晓辉教授曾公开呼吁:“存储脐带血是为整个家庭留存希望,也能为我们的生活、健康开启新的篇章。”

目前,各种以脐带血为原料的靶向药物、联合治疗手段正在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脐带血正协同医务工作者探索治疗疾病的崭新模式,有望进一步改善血液病患者的长期生存,全面释放红色动能。目之所及,都是希望,而落于自身,我们只需要更加慎重地审视:当生命来敲门,我们是否要留存这份珍贵的脐带血,为“防患于未然”,更为不会熄灭的生命的“曙光”。

(责编:李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