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煤蒲白建新煤化:让矿山既有“颜值”又有“气质”

2024年05月16日  |  来源:人民视点

人民视点陕西讯(张家南 通讯员 蔡成军)初夏时节,位于陕西黄陵桥山腹地的陕煤蒲白建新煤化公司满目青翠,鸟语花香,行走在这如画风景的矿区,让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仿若置身于绿地公园。多年来,该公司通过打造绿色矿区、深挖节能降耗效益、积极唱响绿色低碳发展主旋律,助推矿井高质量发展。

图片 1.png

一路“碳”寻,扮靓矿区底色

该公司牢固树立生态一盘棋的思想,大力推进矿区“净化”工程,专门配备了自动清洁扫地车和洒水车,每天对矿区道路作业4次,在大门口安装雾炮,矿内运煤道路安装轮胎自动冲洗装置,对进出矿运输车辆进行冲洗,出矿车辆全部覆盖篷布,降低车速,减少承载量,避免扬尘;并对矿区裸露区域进行硬化美化,修建储煤仓,安装扬尘在线监测系统,切实做到了“产煤不见煤、存煤不露煤”。

同时,按照“宜绿则绿、宜修则修”原则,该公司因地制宜对矿区及周边区域进行全面治理,新铺沥青路面4万余平方米,栽种樱花、碧桃树500余棵、松树700余棵、种植石榴树、龙爪槐等景观树100余棵,种植三叶草500多平米、黄杨600多平方米,绿意盎然、百花齐放、环境优美的绿色现代化矿山治理成效显著,受到广大干部职工一致好评。

今年以来,该公司还先后在矿区安装自动洗车装置,加装新能源车辆充电桩,为职工绿色、低碳出行提供便利。

图片 2.png

精“采”细“放”,资源颗粒归仓

“强化地质探测和放顶煤管理,根据煤层赋存随时优化回采层位和预裂技术参数,配合日通报月考核措施,确保工作面回采率不低于93%……”该公司实施精“采”细“放”工程,煤炭生产交出可喜“成绩单”。

资源是煤炭企业的立身之本、生存之基。该公司聚焦提质增效目标要求,在“精”字上做文章、“采”字上展作为,总结提炼了《“三直两平两控一力”卓越管理法》《液压支架常见故障处理精优作业法》《自制大件运输车降本增效法》,优化生产工艺,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实现煤炭颗粒归仓。

此外,该公司合理组织配采,控制推进速度,确保顶煤回收率稳定在90%左右;加快智能化矿井建设,构建“1+4”总调+分控中心的生产组织模式,实现了供电系统、压风系统、煤流系统集中控制,采面自动跟机移架,记忆割煤常态化运行,累计减少人员 26人。

图片 3.png

“节”尽所“能”,实现低碳运行

5月16日,在该公司矿区主干道,一辆自动清洁扫地车缓缓行驶,在清扫的同时向地面喷洒水雾,留给车后一片干净清爽。其中,清洁车使用的水便是处理过的矿井废水。

该公司建设有两座生活污水处理站。2023年,经过提标改造后,处理规模分别由 800m³/d 扩容至 1000m³/d、600m³/d 扩容至 800m³/d,矿井废水经预处理、深度处理后,成功完成绿色“蝶变”,用于地面洒水降尘、灌溉花草,并供给锅炉房、选煤厂等重复使用,实现污水零排放。

不仅如此,该公司将原有的三台燃煤蒸汽锅炉拆除淘汰,采用“太阳能热利用+空气能技术”采暖方式,全年平均节能率高达80%;秉承节能低碳原则,该公司还对职工浴室进行改造,投入使用太阳能异聚态热利用系统,达到全天候阴雨霾雪天气均可充分吸收太阳“辐射能”和“存在能”,全天候高效供热,每年可减少燃料费及运行成本费用约150万元。

近几年,随着智慧矿山、绿色矿山建设的持续推进,无纸化办公、随手关灯、节约用水等低碳生活方式已经成为该公司广大干部职工们的一种习惯,矿山的“颜值”和“气质”不断提升,正以绿色、清洁、低碳的生产经营模式,描绘出生产与生态和谐统一的绿色发展新画卷。

(责编:余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