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追求“诚信是金、善行为福”的民营企业家——陈周永

2024年06月22日  |  来源:人民视点

孟夏时节,《天南地北河南人》栏目组应邀到有着“反光衣”生产基地之称的河南省新乡县七里营镇陈庄村采访,如约见到了民营企业家陈周永、王小岭夫妇。他们俩受邀刚从泰国参加“曼谷国际防护用品博览会”归来,带来了一大批国外订单。陈周永激动地告诉我们:“产品销在国内,是经济循环,挣国外的钱,是出口创汇,为国家做`贡献!” 

 “反光衣”不仅是一种产品,也是一种精神

图片 1.png

陈周永出生于1973年4月,是新乡县陈庄村一位土生土长的农民。他从年轻时就崇拜英雄雷锋,也被相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带头人史来贺老书记带领刘庄村民发展经济的事迹所影响,他不甘做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平平庸庸的“庄稼汉”,他有着商品经济头脑,“爱折腾”,立志干出一番为民造福的事业来。他卖过食品,从事过小商小贩,后来他被雷锋“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的崇高精神所启发,被史来贺“创大业,作大难;创小业,作小难;不创业,穷作难”的艰苦创业精神所感动,认为“小打小闹致不了富,一人富了也不算富,要让更多的父老乡亲走上致富路”,经过考察市场,他和妻子王小岭商定,在2014年毅然承租村里的土地,办起了生产“反光衣”的小厂,靠着诚信理念,企业滚雪球发展,规模越来越大。谈起“新乡县金福防护用品有限公司”名称的由来,他爱人王小岭说:“俺两口之所以用金福来给企业冠名,就是诚信是金,善行为福。”陈周永说:“俺这个厂挣了第一桶金后,就发誓把反光衣不仅只作为一个产品,还要作为一种精神,带动村里和周边村的父老乡亲一同走上致富路,用‘反光’的精神回报社会,造福乡里。”

图片 2.png

他们不仅这么说,更是这么做。如今的企业不仅反光衣等系列产品初具规模,还吸纳带动村里人和周边村许多人就业和外加工、“网上销售”,带领大伙一起致富。如今的企业不仅产值连年增加,为国家缴纳税金,使村里和周边村有缝纫技术的农民参与到了外加工,还使许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利用网络新平台参与销售,他们返乡创业,腰包鼓了起来,也促进了乡村振兴。据介绍,村内就有许多外加工的企业和几十家年轻人新开的销售“电商”。

图片 3.png

陈周永的企业,诚实守信,产品不仅占到国内80%的份额,还出口创汇,产品远销东南亚、美欧、俄罗斯和阿联酋等阿拉伯国家和地区。

为群众“唱大戏”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鼓舞士气”办起企业盘鼓队

陈周永致富后,以雷锋、史来贺等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努力回报社会。陈周永说:“钱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我们要把钱多投入到公益事业上,多办善事,为民造福!”去年,他和爱人商议拿出6万元给村里和周边爱看河南戏的群众演出三天六场,今年春节又出资10万元演出五天十场“大戏”,受到群众的好评、赞扬。

图片 4.png

陈周永还出资置办服装、盘鼓,组织厂里的二十多名年轻女性组成了“金福女子盘鼓队”,爱人王小岭担任盘鼓队长,并出资数千元邀请名家进行艺术指导。盘鼓队既为企业职工演出,又给村民办喜事服务,还有幸代表县里参加过全市汇演并喜获大奖。在金福盘鼓队的带动下,周边十里八村的农民也受影响,许多村也效仿办起了各种形式的“盘鼓队”,丰富了乡村文化生活。

图片 5.png

陈周永做生意是一把好手,做文艺也不甘落后,挤出时间和爱人王小岭搞“竞赛”,报名参加了萨克斯培训班学习,学吹乐器,夫妻俩“夫唱妇随”,在工作之余为活跃村民文化生活又做出了贡献。

为圆农民“读书梦”,筹资兴办农家“书院”

陈周永话匣子一打开,滔滔不绝:“我去过长沙旅游,看过橘子洲头的岳麓书院,深为书院文化氛围吸引。年轻时在郑州学做生意,曾看到一个农村女娃看到给公交车加水竟然不知道加水是为了给车辆降温,还以为是车辆加水也能跑动。感到知识的力量,不读书没文化是多么可悲。从那时起,我就暗下决心,等自己有了钱后要在农村办一家书院,让更多的农村人能有书读!”

图片 6.png

这个愿望他一直铭记在心,在有了一定能力之后,他在承租的村头办公厂区正在兴建一个新式“书院”,目前正在紧张施工,预计在国庆节前峻工投入使用。他说:“新书院要高标准,铺上红地毯,多渠道购书和借存书籍,让前去读书的农村人免费喝上茶水和咖啡,为乡村文化振兴出一份微薄之力。”

陪同我们采访的新乡县委宣传部王德峰副部长说:“陈周永是一位热心公益,乐善好施的民营企业家。他不仅为抗击疫情、抗洪救灾捐款捐物,还努力让农民看上戏、读上书,的确是一位新时代的儒商。他的‘诚信是金、善行为福’的精神值得人们学习!”(曹道伟 通讯员 张先立报道, 李豫王自亮对本文亦有贡献)

(责编:李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