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好家风 五老育新人” 2024年安徽省红星家教大讲堂活动在宁国市举办

2024年05月24日  |  来源:人民视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强调:“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家风好,则民风好,国风好”。家风家教不仅关系到家庭的进步发展和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国家发展、民族的进步和社会的和谐。今年5月22日至23日,由安徽省关工委、省教育厅、省妇联主办,宁国市关工委、市教体局、市关工委、市科协承办的“弘扬好家风、五老育新人”2024年安徽省红星家教大讲堂活动在宁国市举办,省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杨果、省关工委副秘书长李素萍等领导出席活动,省辖市和三大系统关工委分管主任、办公室工作人员各1人以及邀请发言的单位人员参加活动。

活动期间,现场参观了:西津小学泰正文化教育品牌、家庭教育(家长学校);港口镇西村和美乡村建设;观摩家风家训家教展板;皖南花鼓戏非遗传承演出;经验介绍:宁国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家庭教育工作成果展;津北小学和雅校园建设、家校共育成果展。活动期间,滁州市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高迁专门向省关工委领导汇报了滁州市家教工作的独特和创新做法,引起关注。

宁国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屠春节介绍说,宁国地处皖东南,连接皖浙两省七个县市,背靠黄山、九华山,融入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四大城市2小时经济圈,综合经济实力始终保持全省领先位次。宁国意取《易•乾卦》“首出庶物,万国咸宁”,自东汉建安13年置县,迄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1997年撤县设市,孕育了南宋名臣吴潜、航天四老、两弹一星元勋任新民等杰出人物。宁国素有“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称,森林覆盖率达77.4%,是“中国山核桃之乡”、“中国元竹之乡”、“中国前胡之乡”。境内东津、中津、西津三条河流穿城而过,拥有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青龙湖;拥有省级板桥自然保护区和北亚热带最后一片原始森林;拥有国家一级保护树种、素有“植物界大熊猫”之称的市树红豆杉,拥有“北有洛阳、南有宁国”之美誉的市花江南牡丹。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市、国家园林城市、美丽中国十大最美城镇、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宁国是一座开放包容的移民城市,五方杂居,相融共生,加之毗邻苏浙,干部群众对经济发展认识程度较高、支持氛围较浓、进取意识较强,造就了宁国人开放包容的宽广胸襟和开拓创新的进取思维。在上世纪80年代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奠定了工业主体地位;1987年摘掉全国贫困县帽子;1995年进入“全国百强县”;2000年以后县域经济发展连续多年位居全省首位,形成了宁国特有的创业创新文化和“开放包容、敢为人先、艰苦创业”的宁国精神。拥有国家级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安徽宁国港口生态产业园),是全省首批核心基础零部件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形成了汽车零部件、耐磨铸件和电子元器件三大主导产业。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73家,高新技术企业164家,培育A股上市企业8家。

宁国市西津小学。宁国市西津小学始建于1905年,时名“养正学堂”,目前在校学生2684人,教职工130余名。学校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围绕“养正立德,润泽人生”的办学理念,恪守“养正、博学、健美、和谐”的校训,积极实践“养正”教育思想。新时代,学校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共同体,通过家庭教育指导,贯彻家庭教育理念,加强家校合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形成了以学校为主导、以家庭为基础、以社会为依托的三结合教育环境,增强了教育的张力,更好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自2014年起,每年开展一季“家长讲坛”活动,让家长走进教室,以“老师”的身份进入班级,把自己的特长、阅历、知识面展示给学生,给予学生另一个角度的影响,形成别具特色的德育教育新局面。每年开展“亲子共阅读——书香家庭”、“亲子共锻炼——西小体育小达人”“亲子共劳动——西小光荣劳动者”“亲子共旅游——爱国爱家乡主题寻访”“亲子共创新——西小手工小达人”等评选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只要妈妈露笑脸活动”“我是生活小主人劳动实践活动”“我跟爸妈去上班劳动体验实践活动”“棕香亲情端午劳动实践活动”“情暖中秋劳动实践活动”等感恩主题劳动实践教育活动。学校先后荣获宁国市示范家长学校、宣城市示范家长学校,家庭教育工作不仅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也深化丰富了西津小学“养正教育”的内涵。

    宁国市港口镇西村。位于安徽省宣城市辖宁国市港口镇东南陲,东临水阳江,南西北三面环山,总面积6.6平方公里,现有农户330 户1171人。村党总支下辖2个党支部8个党小组,共有党员68名。2017年起,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指导下,西村以摄影艺术和皖南花鼓戏文化为底蕴,以“旅游+”为产业业态,用“艺术唤醒乡村、文化振兴乡村”,仅用三四年时间,就飞出“山窝”跃上“枝头”,迎来了惊喜蝶变,打造了一个专属于自己的IP,艺术不仅点亮了乡村的景观,更点亮了乡村的经济。用艺术助力乡村振兴,开乡村振兴新局,让艺术之光照亮人才回乡之路,通过吸引人口回流、人才回归,推动乡村复苏。同时,让艺术之光照亮乡村文明之路,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完善乡村治理,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让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更强。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家庭教育公益讲座等,大力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掌握家庭教育科学知识和技能,推动家长自觉履行家庭教育的责任和义务,形成全社会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良好氛围。

宁国市津北小学。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社会和谐,家庭为根。以“和雅”为底色的津北小学创办于2001年8月,校园占地面积近38000平方米。一直以来,学校坚持以“筑基每一个人的美好未来”为发展理念,围绕“五育并举”,努力形成“德育养正、智育启思、体育强魄、美育修性、劳育炼志”的教育教学体系,着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安徽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宣城市依法治校示范校”“宣城市文明校园”“宁国市关心下一代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做到和雅阵地育人、耕读基地炼志、特色体育强魄、五老赋能助力。

在红星家教大讲堂上,省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杨果主持,宁国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屠春节致辞,宣城市关工委发言、宁国市关工委发言、郎溪县关工委发言、蚌埠高新区黄旭彬讲课、张敏老师的讲课给与会者留下深刻印象。最后省关工委副秘书长李素萍的“两讲”引起阵阵掌声。一讲是讲家风。讲家风的概念、讲弘扬中国传统优良家风、讲红色家风代代相传、讲培育新时代好家风;二讲是代表省关工委讲工作。指出如何弘扬好家风,加强家风家教建设,是贯彻落实习总书记三个注重重要论述的要求,是贯彻家庭教育法和五年规划的要求,是关乎家庭幸福、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动社会进步、营造良好社会风尚的需要,是履行关工职责、发挥五老作用的需要。各级关工委要提高认识,认真履责,推动新时代家庭教育高质量发展。注重学习宣传,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真学习和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建设三个注重的重要论述,学习和宣传家庭教育促进法和家庭教育五年规划,学习和宣传中华传统优良家风、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和新时代家庭美德典型,学习和宣传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同时要运用各类媒体特别是网络新媒体,向广大五老和家长大力传播家庭教育新理念新方法新要求,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家庭、融入家风家教;注重深化主题活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以建设文明家庭、实施科学家教、传承优良家风为重点,以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为目标,深化“弘扬好家风 五老育新人”主题系列活动。一要打造一个平台,红星家教大讲堂;二要通过开展晒家风、寻家风、传家风弘扬好家风实践活动,寓教于乐,引导更多家庭培育新时代好家风;三要培育一批家风家教典型,以点带面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的提升;四要助推家长学校建设,通过线上线下家教课堂培训,帮助家长更新家教理念,提高家教水平,着力培养孩子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人才,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注重调查研究,不断探索家庭教育新途径。立足新时代,研究新问题,探索新举措。加强家庭家教家风现状的调查研究,重点关注留守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隔代教育、落实双减和沉迷手机网络、家教理念的更新等新情况新问题,通过调查研究,探索新时代家庭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增强调研的针对性有效性。抓好调查研究和理论成果的转化和运用,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的持续有效开展。将科学的家教理念、中华优秀的传统美德以及新时代的好家风、好家教等进行汇编成册,通过宣传和培训,引导家长掌握科学的家教理念和方法,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注重发挥五老优势作用,推进家校社共育机制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支持更多老同志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使广大五老在关心下一代的广阔舞台上老有所为,发光发热。各级关工委要动员更多五老参与家教家风建设,带头做好隔代教育,引导他们做到始终保持“隔代亲”的热情,不断提高“隔代懂”的能力,不断增强“隔代教”的效果。要通过创建五老家教工作室、加强五老家教讲师团、报告团建设,建立一支五老家教骨干队伍。要统筹协调社会资源支持服务家庭教育,推进关爱服务体系建设,协同做好未成年人特别是留守儿童、困境青少年的关爱服务和安全保护工作。要注意配合教育、妇联等共同实施家庭教育规划,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建设。支持家校社共育实践区创建活动,探索五老参与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工作机制,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良好育人环境……(计国亚 严大合 钟义桃 沈家云)

(责编:李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