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题系列新闻发布会

2023年08月08日  |  来源:人民视点

人民视点河南讯(石文军)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鹤壁市推动高质量富美鹤城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以来,鹤壁市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加快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图片 1.png

一、坚持多措并举,优化生态环境

一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推进蓝天保卫战,持续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攻坚战、臭氧污染防治攻坚战、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三个标志性战役,持续抓好“六控”措施落实(控尘、控煤、控排、控车、控油、控烧)。扎实推进碧水保卫战,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充分发挥河湖长制作用,抓好污染较重河流治理,严控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三源”污染。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更新土壤重点监管单位名录,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标志性战役,积极推进省级“无废城市”建设,探索建立危险废物分类分级管理模式。

二是全力保障南水北调水质安全。深入开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保护区环境整治,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加强生态环境监测预警,提高风险防控及应急应对能力,开展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工作,保证水质安全。

三是牢牢守住生态环境安全底线。加强生态环境风险源头防控,加强环境应急预案备案管理,不断提升环境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危险废物、重金属、新型污染物、核与辐射等重点领域风险防控,构建天地空一体化环境风险监管与应急管理体系,切实保障生态环境安全。

四是深入开展美丽鹤壁建设。开展美丽鹤壁建设实践活动,积极推进美丽河湖、美丽城市、美丽乡村建设,加强优秀案例征集和宣传推广,打造一批美丽样板。稳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与美丽鹤壁建设有效衔接。

二、坚持刚柔并济,优化法制环境

一是持续优化方式,高效服务企业环保手续办理。深入推进行政许可审批领域“放管服”改革,持续下放管理权限,保障下放事项审批的效率和质量,确保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实行环评审批正面清单制度,动态扩大调整正面清单项目覆盖面,优化审批程序,对部分项目环评审批推行“容缺办理”,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健全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联动机制,园区内同类项目可打捆审批,共享区域环境评估监测数据,降低企业监测成本,提高环评文件编制效率,减少环评审批前置条件,精简审批要件。对中小企业各类环保手续办理实施全程指导服务,减轻企业负担,提高其手续办理便利度。

二是制定差异化环境监管制度,推行非现场监管、柔性执法。根据企业环境违法行为、绩效分级级、环境信访等情况,建立企业环境信用“红绿榜”,实施差异化监管。凡纳入“绿榜”管理的企业,非必要不进行现场监管;对于近三年有环境违法行为,内部管理不规范以及环境信访投诉较多的企业,纳入“红榜”管理,加强现场规范指导,避免企业经营造成重大环境影响。利用“互联网+监管”系统、在线监控、无人机、大数据分析等科技手段,采取“非现场”监测、“非接触”执法、“信息化”监管等方式提高生态环境监管智能化精准化水平。按照“服务、指导、帮助、整改、处罚”多措并举的原则,改进执法方式,采取指导、建议、提醒、劝告等非强制性方法,推行“包容审慎”柔性执法工作,确保柔性执法切实发挥警示和教育的作用,杜绝“运动式”、“作秀式”、“一刀切”等任性污染治理和执法监管。

三、坚持目标导向,攻坚成效显著

2022年,我市PM10、PM2.5年均浓度分别为88微克/立方米、53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224天,7个地表水责任目标断面年均浓度达到省定要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达标率100%,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乡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2023年上半年,我市PM10、PM2.5同比分别下降9.3%、7.0%,优良天数同比增加7天,空气质量主要指标优于去年同期,带来的直接效益就是开门见青山绿水,抬头望蓝天白云。

在更好满足公众对优美生态环境需求这条“赶考”路上,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建设“鹤壁模式”,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交出了一张亮眼的成绩单:鹤壁市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鹤壁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六区”创建摘得首个国字号招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是目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最高荣誉,不仅反映了一个地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的成就,也彰显着一个地区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实现保护与发展共赢的努力与实践。接下来,我们将以此项荣誉为新的起点,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向着生态强市阔步前行。

(责编:余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