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省彦与《扶眉战役》系列丛书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2023年12月27日  |  来源:人民视点

人民视点陕西讯(单长林 通讯员 梁科军 张宜华)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4周年,纪念扶眉战役胜利74周年之际,240万字的《扶眉战役》系列丛书为革命英烈献上一份浓妆重彩的厚礼。

图片 1.png

图片 2.png

扶眉战役是解放战争期间第一野战军继“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之后在西北战场上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胡宗南、马步芳、马鸿逵部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此战役以扶风、眉县为中心,东起咸阳,西至宝鸡,北涉西兰公路,南达秦岭北麓的广大地区。第一野战军在彭德怀司令员指挥下,遵照毛泽东主席“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指示,采用“钳马打胡,先胡后马”的作战方针,命令王震率第一兵团围歼南线国民党第三十六军、九十军;命令许光达指挥第二兵团作为主力奇出扶风、岐山,夺取岐山青化、益店,攻打罗局镇,抢占蔡家坡,堵截胡宗南军西逃;命令杨得志率领第十九兵团钳制马鸿逵、马步芳集团军,同时,消灭西兰公路一带来犯之敌,解除扶眉战役解放军主攻部队右侧的威胁;同时,命令周士第的第十八兵团指挥机关、第六十军、六十二军、附第一兵团第七军、六十一军第一八三师沿咸凤公路及陇海铁路,向武功以北、以南、以西的胡宗南军从正面发起进攻,尔后向扶风以南午井镇地区攻击,协助第二兵团共同完成歼灭胡宗南军的任务。第六十一军卫戍西安,并向秦岭小五台、子午镇地区的国民党军进攻,解除扶眉战役解放军主攻部队左侧的威胁,于1949年7月10日,向胡宗南主力部队发动猛烈进攻,即发起了扶眉战役。此战役于14日晚上结束,一举歼灭国民党军共44060人,解放了眉县、扶风、岐山、宝鸡等9座县城。在这次战役中,人民解放军指战员伤亡4701人,其中壮烈牺牲3000余名英烈。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以气吞山河的壮志、不怕牺牲的精神,谱写了一曲曲豪迈悲壮的胜利凯歌,描绘了一幅幅壮丽多彩的历史画卷。

扶眉战役的胜利,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反扑西安的美梦,改变了西北战场形势,使国民党军与解放军力量对比发生根本变化,完全摧毁了胡、马两军在关中的防线,大大加速了国民党军的灭亡,为迅速解放大西北创造了条件。同时,为解放大西南奠定了基础,为实现全国解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陕西省眉县一名乡村教师历经33个春夏秋冬,用自己的艰辛的心血和苦涩的汗水,搜集整理出版了240万字的《扶眉战役》系列丛书之中,把扶眉战役中牺牲的烈士按全国各地区辖属的省份,分别向人们介绍了其烈士的生平简介、革命英雄事迹,匡正了和增加了数百名烈士的姓名,由扶眉战役烈士陵园管理处审定,中国生产力出版社出版,抚慰了烈士的在天之灵英灵!

侯省彦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首批“百姓学习之星”、宝鸡市“优秀讲师”、 宝鸡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功勋奖获得者、宝鸡市中共党史专家库专家、宝鸡市首批“百姓学习之星”、眉县宣传思想文化先进工作者、政协眉县委员会文史研究员。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侯省彦还是宝鸡市眉县常兴镇的一名小学校长,每年清明节时他都要带领学校学生到扶眉烈士陵园去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当时的烈士陵园设施简陋,文史资料奇缺,许多小学生为了解这些英雄的光荣故事,就蹲在地上,或者趴在橱窗上,用笔摘抄一些牺牲烈士的光荣事迹。在参观过程中,他发现扶眉战役烈士纪念碑碑文和有关史料记载有些不符。

1986年,在扶眉战役中光荣牺牲的高增岳烈士子女来陵园拜谒自己的父亲,但查遍陵园所有的遗存资料,也没有发现关于他父亲的名字、事迹和牺牲的时间、地点的只言片语,烈士家属感到很是诧异,最后他们怀着恋恋不舍的失望走了。这件事传开后,深深的刺痛了侯省彦的心。英雄为人民、为革命光荣牺牲,其牺牲的时间、地点在哪里?牺牲经过及英雄事迹陵园和家属一点也不知道,子女就连祭拜都找不到个门路!

侯省彦在扶眉战役烈士陵园档案中再次查找高增岳烈士的有关信息,还是一无所获,同时找到第一野战军第2兵团第3军第7师第21团副团长刘永成烈士的两份登记表,牺牲地点都不一样、第一野战军第1兵团第1军第1师第1团第1营教导员陈昆烈士的登记表只记载姓名、部队番号、职务,其它信息均无记载等等。

侯省彦带着一连串疑问找到了扶眉战役时任第一野战军第1兵团第1军政治部宣传干事姚德怀,他告诉侯省彦:扶眉战役后,解放军接受了新的战斗任务,一部分向西北挺进,解放兰州。一部分向西南进军,配合第二野战军解放大西南。由于时间紧,天气炎热,除少数烈士的遗体转运回家外,绝大多数烈士的遗体都被安葬于各个战场。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烈士的姓名、部队番号、烈士牺牲地出现了误记、漏记,从那时起,他便产生了要为扶眉战役革命英烈树碑立传,弘扬革命烈士英雄事迹的想法,同时以匡正扶眉战役史料中存在的失误和不足。

他的这一想法很快得到了扶眉战役烈士陵园管理处汶义武主任的支持。于是他就在课余时间、节假日到烈士陵园资料室翻阅烈士档案,查阅当年烈士登记表,摘录烈士有关信息,在相关扶眉战役的史料中、军战史中、亲历者的回忆录中寻找烈士的有关姓名、革命事迹。

当时,侯省彦只是个小学校长,家中生活负担比较重,妻子没有工作,他每月工资只有六七十元,需要赡养两位老人、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但每次当他走过扶眉战役烈士陵园,捧起英烈洒下献血的这一片热土,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倾洒着英雄的热血,他发誓再艰难、再困苦他都要让烈士的英雄事迹公诸于世。

为了采集到烈士们牺牲前鲜活、生动的战斗场景,他就亲自到参加过扶眉战役的指挥员,幸存的老战士单位、家里去采访、征集资料、图片、回忆录。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些战役亲历者现今遍布在全国各地,加上年代久远,找到一个简单的联系方式也是很不不容易。

为了寻找高增岳烈士的姓名、资料及英雄事迹。他从第十一师军战史入手,查阅烈士资料,在军战史第638页找到了高中岳烈士。但高中岳烈士的牺牲地点、时间、籍贯等与高增岳烈士不符。

于是侯省彦又查阅到了1950年8月2日的《甘肃日报》,在第3版刊登的第11师第33团政治处主任赵大刚创作的《无产阶级的英雄气概—为纪念罗局镇战斗中第4军第11师第33团光荣牺牲的英雄而作》的长篇诗歌,从中了解到第33团副团长高增岳牺牲的英雄事迹。

他又从《第一野战军军战史》一书最后,查到了高增岳烈士生前系第4军第11师第33团副团长,于1949年7月13日在蔡家坡战斗中牺牲。但与他了解到的高增岳烈士牺牲的时间和地点与还是不符。

几经周折,他又深入到当年扶眉战役第33团卫生队。从战地卫生员罗从善、王文贵两位老战士处了解到:1949年7月12日,在罗局镇强家沟阵地上,时任第33团副团长的高增岳指挥第2营主攻强家沟之敌。敌军由东向西溃退,高副团长率第2营战士与敌人展开激烈战斗,并高喊:“同志们,我们要做到人在阵地在,誓与阵地共存亡!”敌军动用一个团的兵力扑向第2营阵地,经过七八个小时的激战,敌人始终未能前进一步。在战斗中,高增岳大腿负伤了,坐在地上指挥;胸部负了伤,他就伏在地上,用尽最后的气力指挥战士们顽强杀敌,直到第三次头部中弹,光荣牺牲。

战地卫生员罗从善、救护所卫生员王文贵说:“1949年7月12日天快亮时,我们部队到达了目的地—罗局镇,很快进入强家沟阵地。战斗非常激烈,不一会,就从前线抬下伤员。我们战地救护所的主要任务是把抬下来的轻伤员,及时救治后,使他们返回前线继续参加战斗;抬下来的重伤员,迅速包扎处理后送往野战医院治疗;抬下来已牺牲的战士,及时整容后用白布裹住遗体,抬出救护所安葬。当时,高副团长从前线抬下来时就已经牺牲了,我们含泪给他整容后用白布裹住遗体,随后被抬出救护所。”

经过反复考证后,侯省彦确认扶眉战役时任第33团副团长的高增岳于1949年7月12日,在罗局镇战斗强家沟阵地牺牲。

刘永成,扶眉战役时任第一野战军第2兵团第3军第7师第21团副团长,在解放扶风的战斗中牺牲。扶眉战役烈士陵园烈士档案中,一份烈士登记表记载刘副团长在扶风县南武村战斗中牺牲。另一份烈士登记表记载刘副团长在扶风县毛家庄战斗中牺牲。为了弄清烈士的牺牲地点,侯省彦来到渭河北岸的扶风县南仵村,根据第一野战军行军路线是属于第7军的战斗范畴,而不属于第3军。于是他又北上高塬,来到扶风县毛家庄,根据第一野战军行军路线是属于第6军的战斗范畴,而不属于第3军。侯省彦又在扶风行政地图上细细寻找,还是没有找到。他断定刘副团长没有在扶风区域内牺牲。

根据史料他再次分析,第3军的战斗任务是解放扶风,阵地应该设在与扶风县城接壤的岐山行政地图区域内。他又来到岐山县青化镇,在南武村找到一位长者,以及村委会强主任和刘副主任,他们告诉侯省彦,当年解放军就驻扎在他们村。一位解放军指挥员带领战士们坚守在我村毛家庄的阵地上,与敌展开激烈战斗,经10余小时恶战,攻克扶风。在战斗中,解放军一名指挥员英勇牺牲。经实际考察后,刘永成于1949年7月12日在岐山县青化镇南武村毛家庄组的阵地上牺牲。

扶眉战役纪念馆里没有记载刘永成烈士具体的革命事迹,侯省彦就采访了刘永成烈士的妹妹刘青云,根据烈士之妹提供的史料,他撰写出刘永成烈士的革命事迹。

根据扶眉战役纪念馆里一份不完整的第一野战军第1兵团第1军第1师第1团第1营教导员陈昆烈士登记表,只有记载着烈士姓名、部队番号、职务,其它信息全无。侯省彦又踏上寻找烈士事迹的征程。

他去杭州一团所在地的档案里没有找到陈昆烈士的任何信息,又赴西安小南门军干所找到当年第一团政治处干部股股长张哲岚,张股长详细写下陈昆烈士简介,又提供了陈昆烈士的革命事迹,但没有找到烈士遗像,他南下四川成都找到陈昆烈士的部下,第一野战军第二兵团第三军第八师第二十四团政治处见习干事吴国潮,他提供了陈昆烈士感人的革命事迹和遗像,填补了烈士陵园的空白。

在扶眉战役烈士陵园烈士档案中,侯省彦又发现第一野战军第1兵团第2军第4师第12团第3营第7连政治指导员张如海、张如过、张如寿、张如温四名烈士登记表上记载的都是一个部队番号、职务,在眉县金渠镇同一战斗中牺牲,在墓区同样矗立了张如海、张如过、张如寿、张如温四座墓碑等等,均无记载烈士的革命事迹,他判断在一次战斗中一个连不会出现4名指导员牺牲,肯定有一名,这一名是谁呢?

作者又开始了漫长而艰巨的寻找历程,先查找军战史资料,再翻阅有关史料,在随军记者杜鹏程的日记中,终于找到了答案。《杜鹏程战争日记》中记载:

1949年6月14日 于周至县东南三十里之集贤镇

昨晚夜半3时出发,沿山边由哑柏镇急行军80里,大伙都变成了土人,衣服也被汗水浸透。昨天之所以受损伤,完全是对援军估计不足,没有严密地组织对渭北的警戒。战争中一点疏忽,就会酿成大错。温广生与赵连祥:昨天第十一团赵存仁政委牺牲,第十团供给主任失踪,赵连祥带了两个半连冲进去没有出来,被敌人割断了与外面的联系。温广生负伤后,两个战士拼死命把他救出来。温与赵有许多相似之处,同是高个头,勇敢果断。第十二团据说伤亡近千人。

这次第三营损失大,第十二团第三营第七连张如海指导员牺牲,第三营教导员黄毅志也壮烈牺牲,他是我师唯一的工人出身的干部,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同志,他的死我非常难过。详情以后再记。

经多方考证:应该是工作人员手误将第一野战军第1兵团第2军第4师第12团第3营第7连政治指导员张如海烈士,误写成“张如过、张如寿、张如温”即“张如海、张如过、张如寿、张如温为同一烈士。

在纪念馆的档案里,第一野战军第1兵团第2军第4师第11团政委赵存仁烈士的登记表,显示:赵存仁同志(1914—1949),山西崞县(今原平市)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扶眉战役时任第一野战军第1兵团第2军第4师第11团政委,在金渠镇战斗中牺牲。再无赵存仁烈士的其它信息。

33年来,侯省彦一刻都没有停留寻找赵存仁烈士的有关信息,如:烈士的遗像、烈士证书的存根、烈士证书以及家属照片、信件、回忆录手迹等,但都没有任何消息。

侯省彦通过网络在全国范围内寻找。他建立了红色信念群,通过山西省吕梁市共和国创立者、人民功臣、扶眉战役亲历者、第一兵团第7军第19师军属科长刘恩明之子刘福平。他系吕梁市晋绥边区文物研究院副院长、吕梁纪检监察学会影视部主任、吕梁市书法文化研究会名誉主席,邀请山西省革命后代任玉良、赵全寿、郝文俊、傅青春,有识之士闫丽生进入《红色信念群》后,终于找到了赵存仁烈士的遗像、遗迹、烈士证书的存根、烈士证书,以及子女等,侯省彦喜出望外,激动地心情无法形容,连夜写下《迟到的烈士证书》发表在网络上,抚慰了赵存仁烈士的在天之灵。

赵存仁,1920年出生(烈士证记载),家属提供史料1921年出生,山西省崞县(今原平市)人。出生于农村殷实家庭,山西省崞县中学毕业,1937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共产党,1949年6月12日在眉县金渠镇战斗中牺牲,享年29岁(烈士证记载),家属提供史料28岁。

作者再次翻阅《杜鹏程战争日记》,终于找到了赵存仁牺牲的答案:

6月13日 于眉县金渠镇

一日恶战。今日几乎算了我的伙食账,这样危险在我已不止一次。第十团第一营第一连攻下三个堡子,余一个堡子,师指挥所和山炮都在城门下,第十团从东向西攻,第十一团从北向南攻。正当拂晓时,突然我们屁股后边发现了敌人,说着已离我们20余米。敌人疯狂地端起机枪扫射,发光子弹组成一片火网,我左右很多人倒下了。第十一团被压下来,一时间情况不明,危急万分。敌人一下子插到我军山炮阵地和师指挥所跟前。杨秀山政委立刻命令,马上就地抗击。第十一团干部抓不住部队,这时,第十一团第三营、第十团立刻投入抗击,才把敌第三十六军打退,敌人死伤遍野。第十二团一个营也插上去,这时我才从机枪子弹纷飞中跑出来,返回到清湫庙野炮阵地上。遇见赵存仁政委,他似乎在自言自语告诉我:

“队伍垮了!”显然他是死里逃生跑出来,但想到部队还在阵地,万分不安,又跑上去,不想被一发炮弹击中,抬回后牺牲。我返回到槐芽镇,啊呀!公路上牲口、炮兵、伤员拥挤不堪。

敌人又抓住这混乱猛追,炮弹在周围爆炸。队伍一失建制,就象失去理智的人一样,谁也找不见谁。一时间烟尘滚滚,人喊马叫,如果不马上控制,就会越来越糟。我到部队以来,一次是1948年西府战役往返,那是突然遇青马的骑兵,有的部队被冲散,再就是这一次了。沿途都是伤员,血淋淋地连药也来不及换。部队一下子走了30里,到哑柏镇已是下午3时。炮声犹清晰可闻。

2012年清明节下午,侯省彦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电话,打电话的人用渴求的语气说:“你就是侯省彦老师吗?我叫闫军杰,是岐山县益店镇半崖村人,我父亲在扶眉战役中光荣牺牲。我带着父亲的遗照和‘革命军人牺牲家属光荣纪念证’,至今找不到父亲的归宿地,难以抚慰父亲的在天之灵。我恳求你帮帮忙。”侯省彦连声答到:“一定,一定!”不一会儿,侯省彦找到了闫军杰,闫军杰急忙从手提包里取出父亲的相关史料,侯省彦分析判断烈士闫志轩应该在扶眉战役烈士陵园管理处有记载,但是,细细查找了所有烈士名单,档案资料,始终没有查到。他再次分析史料:闫志轩 (1926—1949),陕西省岐山县益店镇半崖村人。他从小天资聪颖,勤奋好学,1944年毕业于岐山中学后,在高店小学担任教师。时逢世道混乱,民不聊生,他毅然决然弃教从戎,投身革命,于1945年入伍,后任第一野战军第 1兵团第1军补训团代理排长。

1949年7月上旬,即扶眉战役前夕,闫志轩率领两名战士,沿着眉县、蔡家坡一带侦察、窥探、绘制战前图纸。在执行任务的途中,不幸突遭国民党敌军的袭击,闫志轩率领两名战士,奋力反抗,与敌人进行了激烈战斗。但终因寡不敌众,闫志轩身负重伤,流血过多,抢救无效,光荣牺牲。   

根据史料分析,闫志轩牺牲的时间、地点均属扶眉战役的范畴。烈士陵园管理处应该具有记载闫志轩烈士的相关资料。但由于当时的条件或其他原因,在革命战争年代里,革命战士血染疆场,献身祖国,而烈士陵园管理处没有记载的情况屡见不鲜。

这次,侯省彦责无旁贷,应该帮助闫军杰找到闫志轩烈士的归宿地。他带领烈士的儿子闫军杰一起来扶眉战役烈士陵园,帮烈士的后代到寻到了亲人的归宿地。

相类似的例子枚不胜举,在240万字的《扶眉战役》系列丛书中已全部表现出来。《扶眉战役》系列丛书是对扶眉战役中为新中国成立而英勇献身的英烈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的哀悼,作者侯省彦不辞辛苦、四处奔走、搜集资料,从而真实、全面、客观、生动地再现了70多年前英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那场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大决战中的宏伟场面和英雄们冲锋陷阵、不怕牺牲、甘为天下劳苦大众求解放的拼搏气节。

《扶眉战役》系列丛书的出版,是对革命先烈在天之灵最好告慰,也是一首先烈们丰功伟绩的赞歌,是一部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教育的生动教科书。先烈们是永远矗立在祖国大地上的一座伟大的不朽丰碑,也像

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永远闪耀在祖国大地的上空!

革命烈士英雄精神永放光芒!

附:1.《宝鸡党史》2017年总第135期

2. 《宝鸡党史》2017年总第133期

(责编:李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