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江陵:党建赋能破解“天大难题”

2023年08月15日  |  来源:人民视点

人民视点湖北讯(周凡 通讯员 梁圣柏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命根子”,房屋是农民辛苦一辈子的“积蓄”。在农村,征地拆迁被喻为“天大的难题”。湖北省江陵县马家寨乡党委在征地拆迁工作中,持续强化党建“引领力”“执行力”,使“天大的难题”得以一一破解。

一、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当下,马家寨乡在外界有“荆州浦东”之称,很多重大建设项目都落户马家寨,因此迁村腾地任务特别重。全乡18个村,涉及征地拆迁的就有6个村,其中整体搬迁的 2个村。时间紧、任务重、工作难度大。乡党委紧紧抓住“党建”这个“牛鼻子”,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三会一课”不离征迁,主题活动不离征迁。号召党员做到“三带头”,即:带头履职尽责,带头宣传搬迁政策,带头签订补偿协议。各支部结合本村实际,制定了党员履职尽责评价制度。很快将全体党员的思想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文件精神上来。形成了合力,减少了阻力。

党支部这个堡垒有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坚强的战斗力,很多难点就会迎刃而解。2022年县委县政府新的拆迁政策出台后,很多拆迁户认为新的拆迁政策在建筑面积认定上,相对降低了房屋补偿标准。5月2日,马市村3组拆迁工作启动,新的政策一公布,就遭到了群众的强烈反对,一时间群情激奋,意欲集体上访。当晚,马市村党支部立即在该组召开党小组会,要求党员们首先要提高政治站位,不要从“小我”的利益出发,要从支援国家建设、支持全县经济发展的高度来认识拆迁工作。要与党支部、与上级组织保持高度一致。随后,召开党委会,给每个党委成员下达了包户做工作的硬指标:谁的包户对象上访,谁负责。党委成员包户的措施,虽然及时给群众的情绪降了温,控制了整个局面,但是,没有一个人愿意签订拆迁协议,工作一时陷入困境。马市村党支部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在群众中有威信,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是该村曾担任过30多年村组干部的退休老支书高宗禄。选准了突破口,就有了着力点。村支部书记、拆迁工作专班三番五次地上门宣传政策,细致讲解建筑面积认定条款和补偿标准。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消融了“老古板”思想的坚冰。6月20日高宗禄率先签订了拆迁补偿协议。在他的带动下本组7名党员相继签订了拆迁补偿协议。之后,他又带领7名党员挨家挨户做起了群众工作。7月25日全组60户全部签完拆迁补偿协议。

二、发挥工作专班的专业攻坚作用

2022年3月,乡党委根据工作需要,组建了工作专班,成立了马家寨乡拆迁办。专班成立伊始,就成立了临时党支部,由办公室主任王万方华任支部书记。把支部建在工作一线,就是要让党旗高高飘扬在一线,充分发挥党建的“引领力”。工作专班一共有6人,其中有4名党员。面对难题和阻力,他们想在前,干在前,工作主动而细致。他们人手一个笔记本,在走访约谈中,他们认真听取群众意见,把群众的诉求随时记在小本本上。拆迁办还建立了失地农民就业档案,帮助他们找工作,找租住房源。让群众感到,他们是在真正体恤拆迁户的难处,是在用真心、真情服务拆迁对象。这种有力度又有“温度”的工作方法,解决了许多棘手的问题。

在虾湖村五组拆迁户中,方中琴是一个特殊的拆迁对象。在98抗洪中,时任村干部的他光荣负伤,落下终生残疾。后来,虾湖村将15亩地低价承包给他,作为工伤补偿。近几年,方中琴将15亩地全部种上了葡萄,葡萄长势良好,每年收入不菲。他提出:如果要征地拆房,就得先给他30万元的工伤补偿,否则一切免谈。每次专班人员找他约谈,他总推说,要打理葡萄园,避而不见。专班人员就利用节假日、下雨天和早晚时间去“堵”他,与他“软磨硬泡”。有时,就和他一起到葡萄园帮助他整枝除草,边劳动边做工作。除了宣传拆迁政策外,工作专班充分考虑到他的特殊情况,积极向上级反映他的实际困难,多方寻求解决方案。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20多天的奔忙,终于与他签订了拆迁协议,10天后房屋顺利拆除。

三、发挥老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老党员熟悉本地民风民情,有着多年农村工作经验。很多老党员,人老精神在,退休未褪色。他们在拆迁工作中,老当益壮,以一敌十,发挥着无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马家寨原教育总支书记万成仁就是先进老党员的代表之一。他退休前,在马家寨乡三个片区都工作过,学生遍布全乡,熟悉的人多,工作经验丰富。乡党委遇到难处,常常会请他“出山”。他总是说,乡党委能想到我,说明我还有用,这是对我的信任。

长坑村一组在拆迁时遇到了一个“油盐不进”的难缠对象竺某,他的房屋面积小,却要与左邻右舍比补偿金总额,不顾房屋面积,漫天要价,开口就要60万。竺某夫妇态度蛮横,对上门做工作的村干部非打即骂,还多次到县乡上访,乡村干部都怕进他的门。万成仁接到任务后,进村了解了他的家庭情况,原来竺某的儿子就是他的学生。他借助这层关系敲开了竺某的门,经过深入交心谈心,他了解到:竺某的儿子30多岁,靠在周边工地打零工挣点生活费,一没有固定工作,二没有对象。随后,万成仁同志到处托人千方百计为他在工厂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还为竺某一家找到了一处廉租房。在后来的谈心中,万成仁同志跟竺某详细分析了接受拆迁协议与暴力阻挠拆迁的利弊得失,希望他能够配合村委会的拆迁工作。贴心的服务,入情入理的分析,实实在在地打动了竺某一家,他们觉得万书记是在为他们争取利益最大化。竺某逢人就说:“万书记说的在理,我服。”随后按政策签订了拆迁协议。

马家寨乡党委在征地拆迁工作中,狠抓基层组织建设,努力提升党建引领力。“拆”出了县政府满意的“马家寨速度”,也“拆”出了群众暖心的“马家寨温度”。

近几年来,马家寨累计征地13410亩,拆迁房屋1275栋(涉及4464人),已妥善安置863户(涉及3020人)。为服务重大项目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责编:周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