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潍坊临朐寺头:小山乡走出“大剧团”

2024年03月28日  |  来源:人民视点

人民视点山东讯(记者▲张兆伟▲谭佃贵▲通讯员▲李燕▲王志伟▲刘树起▲卢相青▲报道)“马大保喝醉了酒……”“大雪飘飘年除夕……”一段段吕剧经典,在临朐县东城街道丛家河村上演,乡亲们听得心花怒放。这是临朐县戏剧家协会理事、临朐县艺佳戏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太平带领剧团下乡演出的一个场景。冯太平求艺从艺40个年头,历经酸甜苦辣,尽显人生风采。

微信图片_20240328194302_副本.jpg

刻苦求艺执着心,央台播戏声名起

1963年出生于临朐县寺头镇新升村的冯太平,受家里老人爱唱戏影响,从小就跟着学唱老吕剧。他在酉寨村上小学,文艺天才开始萌芽,就能背过大段大段的相声词、歌词、戏曲唱段,每次公社组织学校汇演都得奖状,参加县里汇演还获得一等奖。后来,冯太平跟着一位牛老师学唱新吕剧唱腔,登台演《小姑贤》,一步步走上艺术之路,在当时的寺头公社小有名气。

1983年,高中毕业的冯太平报名参加县戏曲培训班,系统学习戏曲理论知识。他刻苦学戏,吊嗓子,学唱段,学表演,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演唱技艺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在学员中脱颖而出。学习班结束,因为成绩优异,他被留在了县城,跟着各剧团巡回演出,继续跟一些老艺人学习。

微信图片_20240328194246_副本.jpg

1984—1985年,冯太平从牙缝里省钱抠钱,又自费参加了北京电影文化艺术学校函授,在戏曲的道路上,他执著、艰难、勤奋的走着,一步一个脚印的攀登着艺术高峰。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几年专业的学习,他的戏曲演唱,臻于成熟,受到越来越多的观众认可,褒扬。

1986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主任赵亚丽,来寺头看春节文化活动准备情况,冯太平唱了段《逼婚记》,七十岁的赵主任对冯太平说,“孩子,你唱的不错,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除夕夜七点准时播放你的唱段,你一定要记得收听!”“我唱的戏,能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他家东挪西借好不容易才凑够钱买了一台收音机。晚七点的时候,收音机里传来了冯太平唱戏的声音,他和全家人心里乐开了花!

               微信图片_20240328194255_副本.jpg            

艰苦创业办剧团,风雨兼程乐万家

2002年,冯太平克服重重困难,创办艺佳吕剧团,后发展为临朐县艺佳戏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说起往事,他感慨万分。“二十多年前,我演出看到父老乡亲们的高兴劲儿,我感觉传统戏还有市场,我就琢磨着组建一个庄户剧团。”当初创业,需要招募演员、伴奏人员,购置器材、道具,服装、车辆,筹措资金是个难题。剧团两位老师每人拿出5000元钱资助,拉二胡、打扬琴、板鼓的几位老师进剧团有了“台柱子”,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坚守,给了冯太平莫大的支持。冯太平心里,始终铭记自己困难时帮他拉他一把的人。

二十多年来,冯太平奔波在戏曲演出中,历经千辛万苦。他一专多能,身兼数职,既是经理、导演、演员、灯光师、音响师,又是司机、厨师、搬运工,操心劳力、忘我工作。有段时间,冯太平因过度劳累,疼得直不起腰,他仍坚持开车、搭舞台、架灯光、整音响、化妆演出、装缷舞台,常常是顾不上吃饭。锣鼓一响,他就来了精神,再投入全部精力演出近两个小时,演出完又是拆卸舞台,收拾道具、装车。看到他的辛苦,总有人说,“你啊,一人干这么多活,真不容易啊!”他直起腰来,哈哈一笑,“没办法,谁叫我爱好呢!”最心疼他的还是爱妻聂文琴,剧团初期效益不好,为了支持他,妻子把自己打工挣来的钱拿来作补贴,后来干脆来剧团工作,成了小品演员,剧团业务发展更加丰富红火。

微信图片_20240328194255_副本.jpg

《姊妹易嫁》《墙头记》《小姑贤》《李二嫂改嫁》《借年》《娶婆婆》《借媳妇》等经典剧目,深得中老年人厚爱。冯太平一直坚持走基层,传播戏曲文化,丰富老百姓文化生活,精湛的艺术,良好的服务,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二十多年来,剧团在县内外演出戏曲4000多场。         

非遗传承重在肩,守正创新路更宽

周姑戏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流行于临朐县及青州、沂源一带的地方戏曲剧种,原称“肘鼓戏”,有200余年的历史,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冯太平10多岁时,经常去邻近的土门村听周姑戏,掌握了唱周姑戏的技巧。根据土门村采风挖掘整理的周姑戏《张郎休妻》剧本,冯太平经过两年多的排练,把《张郎休妻》完整保留、传唱了下来,原汁原味,堪称一绝。冯太平成为临朐周姑戏第五代传承人,2014年为临朐县周姑戏代表性传承人,2023年为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近年来现代周姑戏《淌水崖》《神秘的笑声》《重生》等,冯太平都在剧中扮演主要角色,担当传承大任。冯太平更注重下一代培养,对女儿冯艺佳言传身教、要求严苛。慈父严师倾注心血,冯艺佳不负青春,考取山东艺术学院戏曲表演专业,后又考取中国戏曲学院戏剧与影视学硕士。此刻,冯太平是女儿人生和艺术道路最好的领路人。

微信图片_20240328194259_副本.jpg

创办剧团以来,冯太平得到县文化馆、县文化艺术中心的大力支持,积极参与省、市、县文艺汇演比赛和下乡演出,剧团还受邀到潍坊、莱芜、东营、临沂等地演出,创新发展路子越走越宽。他自导、自演的小品《左邻右舍》《三个条件》《傻子相亲》,快板《小戏之乡花盛开》《五句半》,自编舞蹈《阿里山的姑娘》,参与电影《我有一个好爸爸》等。2010年,艺佳吕剧团被评为临朐县综合演艺团体;2011年,《马大宝喝醉了酒》在山东省地方戏曲票友大赛中荣获铜奖,周姑戏《神秘的笑声》获临朐县第三届文化艺术节一等奖; 2012年,获山东省吕剧票友大赛一等奖;2016年,山东省第三届吕剧艺术节获专业组二等奖,潍坊市民办文艺表演团体大赛获银奖;2023年,他主演的原创微电影《沂山谣》,荣获优秀作品奖。

微信图片_20240328194308_副本.jpg

艺术永无止境。冯太平怀着赤城、热爱之心,全力为广大群众奉献自己的精品力作,为临朐“小戏之乡”增光添彩。 

(责编:张兆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