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海潮镇积极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取得新成效

2024年06月12日  |  来源:本站

人民视点四川讯  刘万春 向国敬  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到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考察调研时强调:要严守耕地红线,保护好这片产粮宝地,把粮食生产抓紧抓牢,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随后,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行动方案》的通知,要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

海潮镇紧抓发展契机,深入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因地制宜发展杂交水稻制种、油菜、龙眼三大优势特色产业,努力为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贡献海潮力量。

1.jpg

无中生有,争取发展“入场券”

厘清思路,积极调研走访,通过凝聚人心,抓住镇村干部和党员等“关键少数”,解决镇村干部得过且过问题;依靠“关键少数”狠抓实干,解决群众发展信心不足问题;凭借精准谋划,完善基础设施,走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带动发展的路径,解决发展规划方向问题。从2022年起,依托2020年实施的7500亩高标准农田和红合、龙塘两村的水稻制种产业,举全镇之力开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一方面多次向上汇报、争取项目及资金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加强与龙头企业、科技院所的合作,提升制种生产技术,带动更多老百姓增收致富;另一方面向上积极申报泸县五星种业园区等荣誉,承办全市春耕生产现场会、全市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现场观摩交流会等活动,逐渐打造出“现代种业园区”的金字招牌,工作得到各级领导的调研认可。2023年6月,海潮镇被纳入泸州市“一圈一带一片”发展规划中,定位为海潮环都市农业示范区。

2.jpg

提档升级,啃下基础“硬骨头”

科学规划统筹,逐渐探索发展出由村集体经济公司主导,统一流转、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四统模式”,将高标准农田内中稻、杂交水稻制种、高粱等作物“插花”式种植集中整合,最大化实现产业规模发展,红合村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工作经验得到省市委领导高度认可。推进土地流转和整理的工作过程中,不仅提高土地流转费,还通过组织干部入户与群众算好“经济账”(发展制种的收入、土地流转租金收入、就近务工的收入)、加快速度将已流转的成规模的土地进行升级整理的方式,让群众看得见成效,形成干群连心、合力攻坚的生动局面,最终顺利完成园区万亩土地的集中流转、整理工作。

3.jpg

探索尝试,找准产业“致富路”

镇委政府带领镇村干部外出到眉山、浙江等地进行学习,与现代农业园区、农业农村局等专业部门对接论证发展各产业的可行性,进行稻油轮作、稻药轮作等发展方式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当前园区在发展杂交水稻制种的基础上,规划出5000亩“杂交水稻制种+油菜”轮作区,亩均增收659元;4000亩“龙眼+大豆”套种区,通过实施龙眼良种高换、大豆套种,亩均增收5000余元;3000亩“水稻+小龙虾”共育区,亩均增收1.6万元,实现一地两用、一田双收,有效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

4.jpg

初显成效,绘好乡村“振兴图”

现在的海潮镇,已基本实现了“荒山”变“金山”、“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成功招引绿之源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等7家优质企业入驻,全镇村集体资产突破135万元,实现从“零”到“百万”的飞跃。基础设施全面提档升级,在泸县率先实现“社社通”水泥路;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21年的1.9万元增长到如今的2.7万元,迈出“贫困”奔赴“振兴”之步。先后迎接全国政协副主席秦博勇,省委书记王晓晖,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于立军、副省长胡云,市委书记杨林兴等各级领导的调研、指导;先后承办2023年全市春耕生产现场会、2024年全市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暨乡村振兴“一圈一带两片”先行区建设工作现场推进会等大型会议;先后获得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省级魅力乡镇、市级“四好农村路”示范镇,红合村获得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小白村获得市级乡村文化振兴样板村等多项荣誉,成功从“后进”蝶变“明星”。

海潮镇还将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县委相关决策部署,找准发展定位和目标,着力完善园区配套、优化人居环境、推动三产融合,奋力打造泸州“都市后花园”,为建设“天府粮仓”和做优“东翼”添砖加瓦,为加快建设农业强省打造和美乡村样板示范。


(责编:刘万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