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川市吴阳镇许氏家族精心打造“农耕文化馆”和“农家书房”成为文化旅游景点

2023年10月09日  |  来源:人民视点

人民视点广东讯(周益臻 通讯员 陈坤)吴川市吴阳镇桥头村委会朝阳村许氏家族把老宅改造建设成“农耕文化馆”和“农家书房”,并把父母名字结合命名为《池珍堂》,收藏有3000余册书籍和300余件农具及生活用品,精心打造成为一个向公众开放的农家文化旅游景点。

图片 1.png

国庆期间,笔者一行有幸走进了吴阳镇朝阳村许氏“池珍堂”。“池珍堂”大门口悬挂着“农耕文化馆”和“农家书房”两个牌匾,据说分别是由广东省广府文化研究会会长、广州湾与吴川文化研究会会长、二级研究员王杰和吴川县原县长、广州湾与吴川文化研究会荣誉会长许国雄俩位先生题写。

图片 2.png

走进会客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几幅蕴含先辈人生艺术和智慧的家训书法,如“大事商量小事原谅,不争对错不翻旧账”;“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等。厅正中央摆放了两台古筝,还有古色古香的座椅。

“农家书房”则悬挂着许锦池老人九十二岁时书写的“读书是最好的投资”书法,书房陈列了许氏家族历辈读书学习藏书3000多册以及各种荣誉,墙上挂着“池珍堂奖学基金会”牌匾,牌匾下面是历年奖励的考上大学的子孙名单。

图片 3.png

据悉,许氏家族设立池珍堂奖学基金会,对考上大专以上的后人奖励10000元不等,激励子孙后代努力学习积极向上。如今许氏家族后人在多个行业都有建树,其中不乏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图片 4.png

据了解,“池珍堂”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为砖木混凝土建筑,2001年许氏后人外出发展,于2018年将房屋改建为“农家书房”和“农耕文化馆”。屋内保存着五十年代的婚床,嫁妆皮箱,梳妆台,洗脸盆木架,收藏四十年代的婚轿。

图片 5.png

保存着一百年前建房用的泥土砖,红砖,瓦片,瓦筒,杉木桁条,见证了从泥土茅房到红砖盖瓦房的千年历史,还收藏原吴川县古城的旧城砖,这是吴川发展历史的见证。

图片 6.png

保存了八十年代前使用的农活用具,如:木犁、铁犁、耙、脚踏脱粒机、脱粒棒箩、织布机、木板双轮手推车,风车、风箱、锄头、小铲、大铲、插秧线、摇水车、畚箕、镰刀、禾枪、石磙、石磨、竹磨、禾杈、簸箕、春米对、箩筛、鞭炮机、猪槽、斗笠、蓑衣、木桶、木盘、鱼苟、鱼篓、鱼罩、谷部、竹卷、饭盖、圆盘筛子等。28寸双通自行车、八十年代的缝纫机、电风扇、收音机、黑白电视机、摩托车,二十年代前的籐制保温瓶、藤制旅行箱、果盒、马鞍、马车、木板单轮手推车、弹棉花机(弓弦、木锤、整木压盘),六十年代以前的陶瓷罐及碗碟生活用具等等,共300多件。

图片 7.png

许氏“农耕文化馆”馆长许志勤接受采访时说,屋内保存和收藏的农活用具,完好展示了20世纪80年代前吴川农村农作及生活器具,见证了乡村岁月的历史、时代的变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农耕文化,是我们祖辈的伟大智慧和结晶,也是我们生生不息传递的文化瑰宝。

图片 8.png

许志勤说,今年8月25日,广州湾与吴川文化研究会、吴阳镇文化站等有关专业人士参观考察了“池珍堂”,对如何把“池珍堂”打造成为一个向公众开放的文化旅游景点,大家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下一步,我们将紧密配合当地文化旅游部门,致力打造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吴阳大文旅产业,创造出更多更美更好的文化精品。

图片 9.png

(责编:李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