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香婵:刁仁庆红色长篇小说的三大意义

2024年03月15日  |  来源:人民视点

图片 1.png

刁仁庆是一个勤奋的现实主义作家,继长篇系列小说"流金岁月"四部曲后,2024年开春,又由上海文艺出版社推出了新四部曲前两部:《红色任务》《红色命令》。深读之,感觉刁仁庆老师的红色长篇小说具有现实的三重意义:

第一:赓续红色文学的重要意义。

红色题材长篇小说,近些年来,很少有作家有重大突破,尤其是系列性长篇小说。五十年代以来,国内出现了大量优秀红色长篇小说,影响了三代人的成长,我们的人民被长篇小说《红日》的解放战争场面所感动,并从中目睹了波澜壮阔的战争画卷;梁斌创作的长篇小说《红旗谱》,成功地塑造了解放初期三代农民的英雄形象,特别是横跨两个时代的农民英雄朱老忠的形象;而在1958年被大批青年人热捧的《青春之歌》,则在多层面塑造了以林道静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群体向上形象;再如《三家巷》《创业史》《红岩》《铁道游击队》等红色优秀长篇小说,都在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不同战线塑造出众多英雄群体形象,极大地鼓舞了社会主义初期阶段人民的劳动干劲,丰富了那个时代精神粮库,并奠定了社会主义文学的强大基础。而今天,阅读南阳作家刁仁庆的《红色任务》、《红色命令》"于无声处"系列红色文学作品,则有庚继社会主义红色长篇小说之感。他的《红色任务》的故事开始于1927年,当时的中国大部分地区正处国民党新军阀白色恐怖统治之下,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不断被捕杀,中共中央鉴于当时荆天棘地客观情境,决定在苏联莫斯科召开第六次党的会议,以解决中国革命前途大问题。而在这一大革命背景下,刁仁庆在他的《红色任务》中,塑造出了以胡春江为代表的地下交通站英武群体形象,在《红色命令》中,塑造了刁大鹏、齐国良、程丹阳等地下党员打入敌人内部的斗智斗勇群体英雄形象,这大大地丰富了当代文学群英像谱。

深读刁仁庆革命新四部曲的前两部,它们的典型意义在于:在当代文学、尤其是长篇系列化小说中,掌握党在非常时期的重大题材,予以全景式立体化描述反应,即是作家的自觉行功,也是党在新时期所需要的文学典列,刁仁庆做到了这一点。

第二:以谍战文学形式反应党的重大事件的意义。

在近半个多世纪中,现代文学作品中,能够以明确的谍战、悬疑长篇系列小说方式,反应党在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的文学作品并不多见。五十年代,巴金文学大师的《家》《春》《秋》,虽然描写了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和革命潮流在青年一代中掀起的改变旧生活的伟大力量,但却没有直接描写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创举;而在红色文学经典中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红岩》《林海雪原》《红旗谱》等作品,描写的是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丰功伟绩和党员干部英雄群体形象,而利用谍战、悬疑的新文学形式、文学语言、文学形象表达党的故事却不多见,尤其是长篇系列化的文学作品更是少见。河南南阳作家群代表作家刁仁庆,在他新出版的红色系列长篇小说中,则为中国现代红色长篇小说,划定了一个范例:即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于无声处"四部曲,它们包括前期出版的《红色任务》《红色命令》和后期出版的《红色行动》《红色电波》两部。这种以综合长篇、立体全面、悬疑谍战的文学方式,反应党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辉煌和成就,却是当代文学受众所喜爱的文学表达方式,恰恰影响最广泛、最厚重、最有生命力,也恰恰是党在新时期所需要的。在这一层面上讲,刁仁庆的红色四部曲长篇小说的诞生,为中国当代红色文学书库增加了色彩和厚度。

第三:红色长篇小说四部曲文学形式的引领意义。

党在每个时期都需要先进的文学思想、文学形式进行引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要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因此说,南阳作家群代表作家刁仁庆,通过长期的调研、采访、收集资料,历经多年创作出的"于无声处"红色长篇小说四部曲,就是对党的文艺路线的坚强实践者。他的引领作用在于:一是以悬疑、谍战的文学表现方式,述写党的重大事件,起到多样性宣传党的光辉形象的引领作用;二是运用长篇小说、尤其是四部曲这种大跨度、纵深性、立体性地塑造党的发展历程以及雕刻党的英雄群体形象,对现时和未来文学发展方向,一定程度上都起到标示模板作用;三是运用重大题材、重量级文学模式,述写党的重大事件,宣传党的重大活动,以及宣传党员干部在革命非常时期敢于斗争、敢于上前的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召示广大作家以此为重心,广泛述写党在各个时期的英雄故事及发展路径。作为新时期新作家,南阳作家群中的刁仁庆为我们做出了榜样。祝愿他的红色长篇小说四部曲中的后两部《红色行动》《红色电波》早日付梓!(文香婵)

(责编:余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