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凤阳县红心镇关工委:多措并举助推乡村振兴工作

2023年09月04日  |  来源:人民视点

八一前夕,滁州市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李晓秋、孙敏民,副秘书长计国亚,办公室一级主任科员刘娴一行到凤阳县开展“乡村振兴•关工助力”工作调研。凤阳县关工委主任吴守荣、常务副主任刘见、王琪,办公室主任姚夕成、红心镇党委书记刘长安、分管副书记高彦攀、镇关工委主任张玉霞、社区书记王俊兰等先后引领、陪同并介绍情况。滁州市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李晓秋、孙敏民一行充分肯定凤阳县关工委的工作实绩,并对红心镇关工委的经验给予点赞、推介。为开展好“乡村振兴•关工助力”工作,红心镇关工委根据县关工委的通知精神,从实际出发,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充分发挥关工组织的作用,着力打造示范点,为实现乡村振兴做出积极贡献。

细化措施,为开展乡村振兴工作奠定基础。建立健全党建带关建工作机制。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关工工作,始终坚持“党建带关建”工作机制,把关工委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基层党建工作内容,将关工委工作与党建、乡村振兴等工作同部署、同调度,切实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组织协调到位、关心支持到位,要钱给钱,要人给人。镇与社区关工委每季度研究一次乡村振兴工作,遇有特殊事情随时开会研究,形成良好的党建带关建,关建带动“乡村振兴•关工助力”工作。据统计,自乡村振兴工作开展以来,主动参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工作的“五老”有40余人。广大“五老”不忘初心,奉献光热,为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增彩添色。成立“乡村振兴•关工助力”工作组织,帮助社区制定产业发展规划。镇成立了以副书记高彦攀为组长、镇关工委主任张玉霞、社区书记王俊兰为副组长,村两委为成员的工作组织,为助推“乡村振兴•关工助力”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根据社区的区位优势和资源分布,制定符合社区集体经济发展的产业规划。充分发挥社区“五老”积极性。“五老”是关工委开展“乡村振兴•关工助力”工作的主力军。他们熟悉村情村貌,政治素质好、思想境界高、工作作风正,勇于担当、敢于作为、乐于奉献,是开展“乡村振兴•关工助力”工作的得力助手。社区关工委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将“五老“登记造册,建立“五老”志愿服务队,坚持以“党建带关建,助力乡村振兴”为工作目标,组织“五老”参与产业发展、农村环境改善、青少年教育等工作,让“五老”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宣传员、监督员,充分彰显“五老”在乡村振兴中的人力资源潜力优势。

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开展助力乡村振兴政策宣传。社区关工委配合镇关工委,联合“五老”成立宣讲团,利用社区的广播、板报、墙报、宣传栏等阵地,广泛宣传乡村振兴战略及“乡村振兴•关工助力”工作意义,使社区居民懂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了解乡村振兴的内容。让社区居民了解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应该怎样做,做什么,增强责任感和参与意识,让“五老”成为参与乡村振兴的有力组织者、实施者、践行者。通过宣传,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开展爱心助学,助力乡村振兴。社区关工委在工作中,高度重视教育帮扶工作,深切关注本社区学生就学、就业等情况,把教育帮扶作为“扶志”和“扶智”的根本手段。为鼓励学生刻苦学习,培育形成重视教育、尊重知识、崇尚学习的良好氛围,社区关工委多方奔走对接,积极争取县关工委的爱心捐助,帮助5名困难学生上大学,支持资金2万元,圆了他们的大学梦。

以生态宜居为抓手,提升农村居住环境。为改善社区群众的生活环境,社区关工委将“五老”分组值班,每天早晨对辖区内道路两边环境进行巡视巡查,督促保洁人员对辖区内公共场所及时清扫。每月组织志愿者开展两次人居环境整治志愿服务活动,对乱搭建、乱摆乱放行为及时制止拆除,对损坏的路灯,及时上报维修。公园里的树木花草,定期修剪。积极向群众宣传改厕好处与政府补贴措施,从群众生活需求出发,把改厕工作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工程来抓,同时,通过入户宣传发放《环保小知识》宣传单,悬挂标语、横幅等方式,进一步增强群众环保意识。

完善基础设施,提升群众满意度。农村生产路是农业生产最基本最重要的设施。大雨一下,到处坑坑洼洼,雨天泥泞难行。晴后一坑连一坑,严重影响村民生产生活。社区关工委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动员党员群众和志愿者共同参与生产路修理工作,把全村的生产路全部铺成了砂石路,解决了路难行问题。既节省了人工开支,又锻炼了两委干部,团结了干部群众,树立了两委班子的威信。

培育文明乡风,提升居民的文化修养。红心社区关工委高度重视提高社区群众文明意识和文化修养,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基点,持续开展文明交通劝阻、文明用餐、文明用网、“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送戏下乡”进社区等志愿服务活动。同时,通过党员干部带头示范引领,不断推动乡风文明。社区每月开展“好婆婆、好媳妇、好儿女”、文明家庭、五好家庭等道德模范评选活动,以道德模范人物为榜样,带动身边人争做文明事、争当文明人。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重新制定了更加符合民意的村规民约,倡导群众摒弃“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天价彩礼、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呼吁群众弘扬“勤俭节约、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等文明新风理念,着实营造好的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乡风。

发挥“留守妇女”优势,助力乡村振兴。随着城市化推进和打工经济蓬勃发展,社区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有部分妇女因各种原因留守家乡,“女耕男工”成为农村家庭的普遍模式。

为切实解决留守妇女的民生问题,社区关工委争取镇党委政府的重视与支持,通过多方协调联系,帮助村里联系开办服装加工厂,镇、村关工委发挥“五老”优势,挨门逐户宣传做思想工作,让村里有劳动能力的留守妇女到服装厂上班。截止目前,红心社区已发展了六家服装加工厂,吸纳留守人员200多人。他们在服侍好老人,照顾好孩子后到服装厂工作,每月能赚取3000元左右收入。“车间建在家门口,勤劳致富靠双手。带好娃管好田,一天还挣几十元。”就是留守妇女生活的真实写照。现在服装厂为了提高效率,免费为厂里工人提供午餐和晚餐。凡是有孩子上学的,放学后可以把孩子接到厂里就餐,不收任何费用的。

充分挖掘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近年来,社区关工委坚持把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围绕“特”字下功夫,只有特色产业兴旺了,社区群众的“腰包”才能鼓起来,才能带动群众增收致富,让乡村振兴的道路越走越宽广。社区关工委以增进民生福祉为目的,推广种植油茶、板栗特色经济作物。目前已种油茶30亩,板栗20亩,每亩收益300元左右,受益农户30户。当地的梅鹅梅鱼在市场需求旺盛,社区就鼓励村民发展养殖。社区关工委主动帮助村民找项目,筹资金,让乡亲们在共同富裕道路上,提高他们的“造血”功能。目前有10多户村民创办家庭农场搞养殖,每年鹅出栏10万只,每户增收约3万元。

支持原农,重视归农,发展新农。红心镇是农业镇,他们依托当地的自然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全镇人口41000人,平常只有10000人在家务农,其余的全部外出务工。社区关工委对长期在家务农的原农人,帮助他们做好农业生产服务,联合农技人员,经常深入田间地头,指导他们发展生产,稳定收入来源。对于回乡创业的归农人,他们通过在外多年的打拼,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和技术优势,想在家乡做一点事业,支持家乡经济发展,社区关工委帮助他们寻找发展项目,让他们在家乡有一定的存在感、优越感。村民夏春魁,2018年前在宿州市新皖鹅业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养殖和销售,积累了很多养殖和销售经验,回乡创业进行养鹅,几年来带动周边十余户群众养殖致富。近年,随着就业压力大,一部分毕业大学生采取回乡创业,他们依靠自己学习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回到家乡开创自己的事业,成为新农人。这部分新农人,他们眼界开阔,知识面广,成为引领当地经济发展的领军人。红心镇关工委积极落实就业政策,通过挖掘岗位资源、拓宽就业渠道、全方位提供就业服务,做细做实大学生稳就业各项工作,助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计国亚 姚夕成 沈家云)

(责编:周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