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市郭村镇:践行“枫桥经验” 做到“五个结合”

2023年08月21日  |  来源:人民视点

郭村镇位于商丘市西南部,距市区15公里,面积92.4平方公里,辖30个村,社会人口8万人,且回汉民杂居,是商丘市所辖的一个工农业大镇。由于人口密度大、历史线索及治理任务复杂,矛盾诉求一度增多,且随着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进程加快,各类利益冲突加剧,社会矛盾日益凸显,社会治安形势复杂。

十九大以来,郭村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着力推进镇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以赋权基层党委为核心,通过抓源头、破难题、重善治,将工作触角扎根群众之中,通过畅通渠道、多元共治、技术赋能等措施,使过去看得见但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好的问题得到有力有序就地化解,构建了“诉求服务在身边、矛盾化解在源头、问题处理在基层”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先后成功创建省级标准化中心法庭,省级规范化建设派出所、省五星级司法所,走出一条社会治理的创新之路。

一、抓源头,防激化,化解与稳控相结合

针对城镇化进程加快、重大项目增多,矛盾纠纷日趋突出、社会治安风险加剧实际,镇党委、政府统筹兼顾,将各类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与稳控工作有机结合,将风险评估作为重大项目落地的前置条件和刚性程序,明确征地拆迁、安全生产、治安防控、婚恋家庭情感、土地、邻里、经济纠纷等7个方面的风险评估内容和责任,从源头减少和防范重大社会风险。

该镇还成立维稳专班,对矛盾纠纷边排查、边化解,做到能立即解决的事不过夜,当时化解不了的做好稳控。通过化解与稳控两手抓,确保了幸福小区、寄宿学校、工业大道征地补偿、小城镇治理、市场管理等一批重大项目顺利实施。

由于处置科学,近5年来,郭村镇未发生规模性、群体性事件。

二、抓苗头,防扩大,镇调与村调相结合

凡是排查出来的各类矛盾纠纷首先由村负责调解,调处困难的立即上报镇里研判解决,针对当下农村凸现的各类矛盾纠纷复杂程度明显增大的实际,郭村镇党委、政府的决策者结合当地实际,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采取了镇调与村调相结合的原则,取得了较好成效。

具体来说,就是,建立以郭村中心法庭为轴心的诉源治理模式,实行诉非衔接、访调对接、公调对接;落实职能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创新建立“两所一庭一中心”(派出所、司法所、人民法庭、综治中心)联动调解机制;明确政法委员具体负责。30个村委会都配齐“一村一民调员、一网格员、一法律顾问、一民警或辅警”,实行“民调网点驻村居”制度。这样一来,此举,打通了调解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据统计,自2020年以来,镇、村两级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480多起,全镇诉前调解67起案件占法庭受理案件42%。

三、破难题,求实效,干部与乡贤相结合

为了破解农村矛盾纠纷调处难的问题,郭村镇将矛盾纠纷划分为简单、复杂、疑难三个等级,充分利用干部、乡贤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紧盯重点环节、行业领域、要害部位,及时掌握婚恋家庭、赡养抚养、征地拆迁、邻里边界、经济纠纷、民间借贷、民工欠薪等矛盾纠纷风险隐患,通过排查把矛盾纠纷止于萌芽状态。

“简单矛盾纠纷”由网格员上门服务,开展“随手调”;复杂矛盾纠纷由村两委组建调解团队开展调解;疑难矛盾纠纷由综治中心、司法所、法庭、派出所组成的专业团队调解,实现“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大事不出镇”。

该镇还按照“贴近民心、畅通民意、源头预防、人性化解”原则,从“五老人员”、挖潜力,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业务熟”的优势,聘请村乡贤在本村德高望重的优势,打造多元参与的矛盾化解新格局。

 5年来,郭村镇化解矛盾纠纷800多件,其中重大纠纷70多件,成功率达98%。

四、科技引领,网格覆盖,交办与上传相结合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郭村镇赋权全镇30个行政村,利用科技手段,深化创新网格化管理,采取交办与上传相结合,有效推动专职网格员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的积极作用,打造全镇矛盾化解一盘棋,努力打造新时期基层治理“郭村样板”。

一是推进全镇网格化建设,全镇30个行政村、103个自然村划分45块单元网格,以划分的网格单元为纽带,将各网格组成一张网全面覆盖整个辖区,建立以镇“一中心四平台”为主导,各网格内的专职网格员为末端的完整调解组织网络体系。

二是完善镇“一中心四平台”指挥室作用。以四个平台为基础整合基层社会治理的各种资源,推动形成“村网格员+网格长+综合指挥系统”的基层治理架构,将各事件进行分类梳理、逐级分流、按责交办、上传。每月的周一下午,郭村镇组织各村网格长、网格员按时到镇“一中心四平台”培训,结合交办、上传的事件,详细分析总结矛盾纠纷产生的原因及经验、教训,比较典型的事件调处还要求网格员亲自上台,结合自己具体调解成效的技巧和方法,引导网格员认真排查网格内矛盾纠纷,发现线索上报及时。

三是健全矛盾纠纷早排查早发现机制。发挥专职网格员“一员多岗”作用,引导网格员在入户走访、收集民意的同时,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活动。

四是落实“以奖代补”制度,出台制定矛盾纠纷化解奖励措施,鼓励专职网格员多参与化解矛盾纠纷。

2021年以来,各村网格员参与化解矛盾纠纷达108 件,有力维护了辖区社会和谐稳定。

五、给动力,激活力,物质与精神奖励相结合

农村发生的一些矛盾纠纷有时候看似很小,但调处起来还相当复杂、棘手,往往会出现“两家有矛盾,四邻躲瘟神,谁也不得罪,做个老好人”的现象。即便是个别村干部有时对村里发生的矛盾纠纷也避而远之,不主动找当事人问明原委、积极调解。

针对这种问题,为了充分发挥基层民调组织第一防线人员的动力,激发他们积极参与调处化解民间纠纷的活力,郭村镇党委、政府结合本镇实际,制定了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有效激发了大家参与调处的积极性。

一是要求各村每月召开一次由村干部(网格员)、乡贤、五老人员参加的点评会,总结本月村里排查调处的矛盾纠纷情况,表彰和奖励优秀的调解员。对调处和化解本村矛盾纠纷较好的调解员,除口头表扬外,还要奖励他们一些日常用品。表现较为突出的,镇领导参加点评会,亲自为其颁发“优秀调解员”、“金牌调解员”荣誉证书。二是结合农村矛盾纠纷越是农忙地临纠纷越多的实际,村委会成立农忙季节帮扶队,对因调解矛盾纠纷耽误自家农活的调解员,帮扶队优先为他们抢收抢种,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三是要求各村动员本村能人、知名人士、成功人士积极踊跃捐款捐物,用于为本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作出积极贡献的调解员予以物质和资金奖励。

奖励激励措施的实施,起到了极大地激励作用,一些平常参与调处比较积极的同志更加积极,一些怕“两头不落好”调解员积极性明显提高,特别是那些退了休的“五老”同志,因为参与调解受到了镇党委、政府的表扬或奖励,找到了存在感,认为能在晚年为村里发挥余热感到自豪,渐渐变成了农村调解的中间力量。

在新的征程,“枫桥经验”将在更广泛的地域里扎根发展,在实践中迭代升级,通过“五个结合”,郭村镇调解员队伍不断强化,诉求服务内涵不断拓展,工作机制不断完善,服务质量全面提升,为新时代“枫桥经验”注入了更多的“郭村能量”。(王勤望)

(责编:余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