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监利荒湖:“十户联治”编织乡村公共服务精细网络

2023年08月11日  |  来源:人民视点

人民视点湖北讯(周凡 通讯员 王毅 )监利市荒湖管理区又名湖北省国营荒湖农场,地处四湖总干渠之滨。相传伟大爱国诗人屈原遭楚王第三次流放,途经荒湖,激愤行吟作《离骚》,如今荒湖场部所在地毫口古称离湖。管理区下辖4个社区委员会,49个生产队,总人口25606人,国土面积58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58967亩。近几年来,荒湖立足乡村公共服务体制机制创新,探索推广“十户联治”模式,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基层群众参与公共服务的积极性,着力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社会治理体系。通过3年持之以恒的探索实践,“十户联治”实现了网格化、全覆盖,并在全市58个共同缔造示范村推广。

一、发轫于村庄环境整治,着眼于群众广泛参与

荒湖启动“十户联治”的初衷,是破解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的难题,旨在依托“十户联治”工作平台,发挥基层党组织“红色引擎”的作用,最大限度激发群众自觉参与村庄环境整治的内生动力。荒湖管理区党委在贯彻落实湖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党建引领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意见》文件精神的过程中,坚持问题导向,注重改革创新,从体制机制创新入手,优化治理方式,强化治理保障,形成协同共治合力,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取得新成效。

“十户联治”工作模式是基于荒湖自然墩台特点和村庄环境治理不平衡不持久的现状,以“十户”为管理“模块”(根据墩台人居状况,以10户左右为单元,多的可达15户以上),突出干部包保,中心户长牵头,群众参与,共商共管,共同发力,全面推进。根据墩台、村组规模,荒湖共编排出499个中心户长(其中党员中心户长占比45%),实行“管理区党委+分场(社区)党委+村级党支部”三级负责,三级联动。工作专班牵头,总分场机关干部包保下沉,中心户长组织带动,群众主动参与。工作程序上做到从上到下,办事效率上做到自下而上。“十户联治”不断完善工作制度,实行一周一例会督办,一月一小结考评,一季度一兑现结账。每月评选4个优秀队,“以奖代补”颁发工作经费;每月每队评选一个优秀中心户,中心户的所有农户家家有奖品,如米、油、卷筒纸、洗洁精、洗衣液等。据统计,荒湖管理区每年仅用于对中心户的奖品开支在(40)多万元以上。“十户联治”推动工作下沉,从根本上解决了基层工作主体不明、工作内容不清、工作措施不力、服务群众不到位等诸多问题。

二、延伸拓展“5+N”模式,推行公共服务清单管理

“十户联治”,有效破解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的难题,把基层党组织和广大群众的工作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每周的庭院座谈会,完善了基层协商民主制度,融洽了干群关系;每月、每季度的考核评奖活动,激发了全体村民共同缔造的责任和热情。监利市委和荒湖管理区党委不断总结这个基层好办法,积极探索党建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工作新模式。“十户联治”工作逐步覆盖群众需求各个方面,专班负责监督和管理,分场负责区域内工作布置,包保党员干部联系到村组,中心户长带头组织引导。全面商议解决“十户”的各类问题。“十户联治”服务内容形成了“5+N”的公共服务新模式,“5+N”公共服务工作即:人居环境整治、平安创建、城乡规划管控、禁烧禁鞭、人情风治理”五项重点工作,N,指阶段性、突击性工作,如近期是加强对“疫情防控、反诈禁毒、两车保险”等阶段性工作的宣传督办。为落实党委安排的“5+N”等各项工作,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更加清晰化条理化:一是“5+N”公共服务实行清单化,让基层党员干部工作有抓手,考核有底数,群众所需求的各个方面的基层公共服务,实现了服务项目全覆盖;二是一级抓一级,中心户长抓到户,实现了公共服务逐村逐户全覆盖;三是定期考核奖励兑现,全年度公共服务不断档、全覆盖。四是下沉党员、干部工作全覆盖。党员干部认领完成服务事项及参加各类活动的情况,按规定要及时记录在专用记录本和个人绩效考核系统中,并主动向包片党委和社区(分场)党委报告。每季度汇报1次个人在“十户”基层服务情况和评分得分情况。及时排查、重点关注、协调解决矛盾纠纷,纾解不良情绪,维护村社和谐稳定;主动认领完成各项服务。每人每周不得少于1次,时长不得少于半天。

三、十户联治落地生根,公共服务惠及民生

近几年来,通过推进十户联治工作,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荒湖管理区采取整合项目资金、发挥社会力量争取群众参与共建等方式,办成了一系列民生大事。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全区49个生产队修建队级文化广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全面打通通队公路85公里,确保群众出行便利。对所有生产队电力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最大限度满足群众生产生活用电需求。提升供水能力,保障全区居民24小时不间断供水要求。二是改善群众生活环境。全面推进湾子林改造工程,修建健康步道;打造屈子文化公园、建成扁担湖湿地公园,推进美丽家园工程建设。为群众休闲散步提供了最佳去处。三是着力提升产业发展。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推动产业结构多元化,全面补强农业发展短板,优化农业种养模式,实现了农业新发展、新进步。虾稻、虾藕面积突破3.9万亩;创建2000亩再生稻高产示范基地,亩产达到1800-2000斤,受到国家、省、市各级的高度重视;泊湖1000亩葡萄种植园规模扩增;泊湖5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实现增量提质;东湖分场农业种植基地一期全面开工建设;陈湖、泊湖万亩高产农田建设项目正在有序实施推进。全面推进中节能发电项目建设,实现“渔光互补”模式创新,达到群众进一步增收的目的;建设花卉产业种植园,打造华中地区花卉种植示范基地,辐射周边快速发展。四是推进环境整治。全域保洁实行“四位一体”市场化运作。年投入资金300余万元。确保了“河清、岸绿、路净、景美”的生活环境。五是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增强。“十户联治”关键在群众,党员干部召集中心户所辖农户,每周开展一次“十户”座谈会,包保干部组织,中心户长宣讲,群众全参与。通过小型群众座谈会,宣讲政策和工作要求,激发和组织群众主动参加村级各项事务的治理,形成自觉、自愿的常态化机制。中心户长通过座谈会充分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汇总上报分场研究讨论,包保干部跟踪督办,切实做到群众大事小情有人管,事无巨细有落实。

四、运用“十户联治”创新成果,逐步向全域复制推广

荒湖管理区不断完善“十户联治”工作机制,“十户联治”全域进行延伸。包保干部不再局限于机关干部,而是延伸到各个部门、各个单位,营造“十户联治”人人心中有责任,个个肩上有重担。“十户联治”工作制度不断规范成熟,工作内容更加丰富。通过完善奖惩办法,加大督查力度,提升服务群众水平,让基层治理全覆盖,不留死角。荒湖管理区“十户联治”经验,得到监利市委的高度评价。市委组织部经过充分调研,决定率先在全市58个共同缔造示范村推广该模式,不断总结完善后在监利全市进行推广。“十户联治”公共服务新模式,将群众的各类需求进行分类管理,科学规划,精准决策,实行问题清单化,工作措施具体化,人员责任清晰化,打通了农村公共服务最末端 。通过开展“十户联治”,做好基层治理公共服务工作成为了每一名干部的必修课。干部的责任心上来了,工作的方向明确了,群众的意见和诉求有人听了,群众想做的事有人管了,基层社会治理更加顺畅了,村容村貌更加靓丽了,社会矛盾日益减少了,生产发展更快了,群众生活更加幸福了。

“十户联治”公共服务模式,极大地维护了群众利益,推进了基层稳定,契合乡村振兴发展思路,是探索党建引领农村公共服务的有力尝试,为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伟大事业奠定了强大的组织保证和群众基础。

(责编:周琳)